行业观察

2019-01-23 01:06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5期
关键词:燃料电池能源绿色

河南省18台煤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近日,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河南省计划完成18台总规模841万千瓦的煤电机组 “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河南省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油气、水力、风力等其他资源较少,受资源禀赋约束和国家电力布局影响,多年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按照计划,河南省力争到2020年实现能源结构“三降两升”目标,即煤炭消费总量、占比和火电发电量占用电量的比例连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天然气消费量占比连续上升。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河南省将对郑州裕中、华润电力、国电荥阳、神华国能、大唐电力等18台总规模841万千瓦的煤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预计年节能量近40万吨标煤。与此同时,煤电结构也将显著优化,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达57%,供电煤耗降至305克标准煤/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克标准煤/千瓦时。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纳入年度改造计划、工作措施有力、节能效果显著的发电企业,将在次年年度基础电量计划中予以适当支持;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发电企业,将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摘自河南日报)

江西省大型公共建筑已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江西省通报2018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进展情况,去年城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6137.81万平方米,全省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已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截至2018年底,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全年城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6137.81万平方米,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超过58.5%;完成城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54.21万平方米,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6.56万平方米,并对201栋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138.18万平方米。

红谷滩新区等地加大推动力度,已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南昌、萍乡、赣州等市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此外,部分设区市结合旧城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开展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取得较好进展,南昌、新余、九江等市改造面积规模较大,并建成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

(摘自中国节能网)

青藏高原首个高原能效测试实验室揭牌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同青海省市场监管局23日签署合作协议,为设于青海省西宁市的青藏高原首个高原能效测试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将充分利用当地高原环境条件,着力解决我国高原地区锅炉取暖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

青海长期以来通过锅炉为农牧区县城等人口聚居区集中供暖,但由于高原氧气稀薄、燃料燃烧不够充分。

该合作协议明确将利用青藏高原环境特点,凝聚各省高等院校、锅炉及燃烧器生产企业相关人才,在青海省共同攻克我国高原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高等瓶颈问题。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高原能效测试实验室将竭力打造一流的高原锅炉与燃烧设备能效测试平台,并逐步向高原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节能测试领域拓展。

依据合作协议内容,高原能效测试实验室还有望为该省培养一批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及检测评价人才队伍,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摘自新华网)

山西省构建以电力为中心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近日,山西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培育电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通知》,支持开展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试点,鼓励工业企业及园区以电能管理为核心,结合电、气、热等多种用能需求,搭建多元信息交互的综合能源服务公共平台。

《通知》指出电能服务产业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电网等技术,满足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为终端用户提供全过程综合电能服务的新兴业态。培育发展电能服务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的分布式发展,有利于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优化组合。

山西省能源局将打造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作为2019年全省能源工作重点,着力在购售电、配电设备管理、能效管理、电力数据采集、电能替代、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等方面拓展发展新途径,以提高用户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电能服务体系。支持开展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试点。重点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生物质发电、冷热电三联供等项目,满足终端用户对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的需求,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摘自国际能源网)

山西省推广建筑节能产品技术

近日,从山西省住建厅获悉,今后将大力推行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重点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设备。另外,有部分产品因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将限制其使用范围,不再列入山西省建筑节能产品推广目录。

山西省将大力推行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重点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设备。

同时,轻质隔墙板、住宅排气道等节能产品,技术已趋于成熟,市场认可程度较高,不再列入我省建筑节能产品推广目录,由建设单位(或设计、施工单位)自行选择。根据建筑节能有关技术(产品)标准及工程应用情况,经专家论证,玻璃棉及其制品等产品,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将限制其使用范围,此类产品不再列入我省建筑节能产品推广目录。

(摘自国家节能中心)

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投产

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投资建设的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一期工程于10日上午正式投产。这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中国内地第三条氢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也标志着四川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领域从小批量、手工式生产转变为大批量、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该条示范生产线具备年产1000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批量化生产能力,从膜电极、电堆到发动机系统均由东方电气自主开发研制。

据了解,东方电气自2010年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近十年来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掌握了膜电极制备、电堆设计、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在内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全套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助推中国及四川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2018年6月,采用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首批1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成都市全部实现商业运行,使四川成为继广东后全国第二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商业运行的省份。截至目前,10台车累计安全运营里程已超过40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达5.25万公里,累计载客人次超过120万人次;百公里平均氢耗低于4千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此次东方电气投产每年1000台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产能,既能满足四川省今明两年需求,又可辐射周边省份和地区。

(摘自经济参考报)

西宁18项工业节能项目推进绿色发展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西宁产业向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向更绿色环保的方式转移,新兴产业从“起跑”到“奔跑”,传统产业循环节能低碳化改造稳步推进,经济生态化转变步伐逐步加快。

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今年,西宁市继续大力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和绿色制造重点工程建设,计划组织实施青海铜业余热发电及热能综合利用、青海湘和炼锌尾渣无害化处理及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等18项工业节能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节标煤约14万吨,节水约539万吨,利用各类废弃资源约18万吨。

同时,积极培育绿色制造新增长点,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试点示范申报工作,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和绿色发展能力,年内共申报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青海三江雪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绿色工厂企业10户,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绿色产品1户,甘河、南川绿色园区2个。

(摘自青海新闻网)

新疆推新型电加热技术

2019年,新疆将推广新型电加热技术,建成10个应用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广泛应用于电供暖、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据介绍,微电热膜为中国发明专利,是一种特殊的节能环保微电热裂变工艺技术,突破了普通电加热的传统方法。该技术将饱和溶液膜物化在耐热材料表面上,制成微电热膜材料元器件,可应用于家电、暖通行业、设施农业等重点领域。

近年来,新疆致力于研究推广清洁能源供暖模式。从燃煤供暖、天然气供暖到气电联动、气电互补到逐渐普及电采暖供热模式,供暖方式在不断向着清洁能源转变,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2019年,新疆计划联合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成10个节能减排高尖端技术转化综合咨询服务平台,建成3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用先进技术推动3个百万平方米的低能耗煤改电集中供暖示范工程。

猜你喜欢
燃料电池能源绿色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绿色低碳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燃料电池题解法分析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试驾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未来”后的六个疑问?
燃料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Hyundai公司的iX35燃料电池车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