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对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25 01:35杨耿华钟克宣廖志强何伟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腰段椎弓天数

杨耿华 钟克宣 廖志强 何伟平

作者单位:52380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骨科

脊柱创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后果严重的多发创伤性疾病, 可导致脊髓损伤, 致残率高, 甚至导致死亡。胸腰段脊柱活动度最大, 由于躯干活动应力集中、脊柱生理弯曲移行等特点而成为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 脊髓或马尾损伤是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来随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不断明显的加快, 特别在交通、建筑、工业等危险领域,急性脊柱创伤发生率大幅增高。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损伤较为严重, 甚至全身瘫痪致死亡, 造成患者极大痛苦[1,2]。临床上急性脊柱创伤的发生, 使得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工作遭受到双重损害。对确诊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患者需选择有效方法加以手术, 使患者痛苦程度缓解。因此, 本研究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对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患者进行治疗, 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患者, 其中男39例, 女29例, 年龄42~65岁, 平均年龄(45.6±6.6)岁。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经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对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全身麻醉, 以伤椎棘突纵向方式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 紧贴棘突两侧剥开腰背筋膜, 暴露出双侧椎板及小关节, 以“人字嵴”进行定位钉点, 椎体定位在C型臂X线, 椎弓根探子探测椎弓根四壁,按顺序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并采用透视法确定椎弓根螺钉方向及位置, 后经减压解除其脊髓压迫, 重新将脊柱排列并恢复其椎体的高度, 操作后透视上椎复位效果, 若复位正常将切口逐层缝合[3,4]。

1.3 判定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住院天数。采用V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主观疼痛感, 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手术前, 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且治疗组的(1.9±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为(7.8±1.3)d, 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1.5±1.1)d, 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手术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前 手术后对照组 34 7.7±0.8 4.0±0.5a治疗组 34 7.9±0.6 1.9±0.2ab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s, 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对照组 34 11.5±1.1治疗组 34 7.8±1.3a

3 讨论

急性脊柱损伤临床多表现为患者感受伤局部疼痛、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局限性后突畸形。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 肠蠕动减慢, 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受到损害等。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诊断中主以磁共振成像(MRI)、X线与CT临床应用最为普遍。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2]。临床研究表明在脊柱创伤急性期及时、准确的有效诊断对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存在影响, 可治疗有效降低致残率,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依据患者伤情、影像学资料, 轻度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可平卧硬板床, 腰部垫高, 腰背伸肌锻炼, 经功能疗法可使压缩椎体自行复位, 恢复原状。3~4周后即可在胸背支架保护下下床活动。若患者不能接受正常的影像学检查, 脊柱功能无法被清晰反映, 则应该首选保守疗法。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主要适用人群为胸腰段不稳定性脊柱骨折椎体压缩>1/3、畸形角>20°或伴有脱位可考虑开放复位内固定。

急性脊柱损伤多数发生较突然且病情复杂多变, 脊柱损伤致并发症危害大, 易损伤脊髓, 存在较多的复合伤及并发症, 重者造成患者终生残疾。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其患处往往存在一定的疼痛感, 但未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 传统治疗常选择保守疗法;若表现出神经症状较为明显, 可对其施行手术治疗[4]。急性脊柱创伤作为一种严重创伤其存在较高致死、致残率。一旦不能及时有效诊断治疗, 可威胁患者生命。

胸腰段脊柱创伤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重建椎管内径、有效恢复脊柱稳定, 解除脊髓压迫, 早期阶段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降低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用于外伤性截瘫、胸腰段脊髓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等, 对解除脊髓压迫有效。对临床患者选择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施治在神经功能损伤及椎体高度两方面改善效果显著。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程度, 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基础。手术治疗是对脊髓损伤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的重要部分[5-7]。手术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椎管内径, 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位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 稳定脊柱(通过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有关研究实验表明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8]。

本实验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治疗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手术前, 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且治疗组的(1.9±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为(7.8±1.3)d, 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1.5±1.1)d, 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患者较保守治疗更优, 是治疗此病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总之, 采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治疗急性脊柱胸腰段创伤方面有明显疗效, 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功能疼痛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腰段椎弓天数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抑郁筛查小测试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