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治疗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2019-01-25 01:35黄亚南秦立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外科直肠癌康复

黄亚南 秦立国

作者单位:112300 开原市中医院普外科(黄亚南);112000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康复系(秦立国)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生率中排第三位[1]。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因手术创伤较大[2], 常导致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 所以围手术期的康复至关重要。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最早由丹麦Henrik Kehlet提出[3], 旨在通过多种围手术期护理减轻患者手术创伤, 降低创伤应激, 加速恢复, 促进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本院就诊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12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3例。对照组男33例, 女30例, 年龄23~64岁, 平均年龄(35.0±8.9)岁;结肠癌42例,直肠癌21例;病程1.2~10.0年。观察组男34例, 女29例,年龄25~66岁, 平均年龄(33.0±12.1)岁;结肠癌40例, 直肠癌23例;病程1.5~1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①术前护理。术前告知病情;告知术式、手术风险、训练排尿、指导心肺功能锻炼、心理疏导;术前3 d口服抗生素, 术前1 d肥皂水灌肠2次, 手术当天清洁灌肠;术前3 d半流质饮食, 术前1 d流质饮食, 术前10 h禁食禁饮;常规放置导尿管、鼻胃管。②术中护理。全身麻醉, 常规留置引流管;不加温, 无保温措施;不限制性补液。③术后护理。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肛门排气后拔出鼻胃管, 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及固体食物;鼓励患者尽早翻身、下床活动;术后3~4 d能下床后拔出导尿管, 术后6~7 d拔出引流管。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①术前护理。术前告知病情, 介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告知快速康复外科内容, 训练排尿、指导心肺功能锻炼、心理疏导;术前1 d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不服用抗生素, 不机械灌肠;不放置鼻胃管, 麻醉后放置导尿管。②术中护理。全身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后依据患者状况及吻合口状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严格保温措施, 监测患者体温;控制输液,减少液体输入量。③术后护理。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 少用阿片类药物;麻醉清醒后饮水, 术后1 d流质饮食, 逐日加量至第3天恢复正常饮食;鼓励患者尽早翻身、术后1 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术后1 d拔出导尿管, 术后2~3 d拔出引流管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对照组 63 165.3±32.7 155.2±31.6 12.5±1.6观察组 63 158.4±26.4 77.3±48.6a 10.1±1.2a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首次排气时间(min) 首次排便时间(min) 进食时间(h) 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63 39.3±0.5 70.8±11.4 15.5±1.6 3.7±0.9 10.4±2.6观察组 63 33.6±1.2a 54.6±10.2a 10.6±0.6a 1.5±0.2a 5.4±1.6a

表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机体受到刺激后, 会引发非特异性防御方应, 即应激反应的发生[4]。结直肠癌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恢复慢、住院时间长, 易引发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影响恢复效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比较,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术前禁食方面, 不推荐长时间禁食禁饮, 目的是降低胰岛素抵抗, 减少因术后血糖增加而发生代谢性应激, 影响组织修复[5];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肠道准备方面, 不推荐进行机械性灌肠, 而是以服用药物来杀灭肠道病原菌, 目的是避免因机械性灌肠造成肠道内的水和电解质失衡[6];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引流管留置问题方面,不推荐放置留置管, 主要是为了减少并发症发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麻醉方面, 推荐术中加入硬膜外麻醉, 目的是抑制交感神经应激反应, 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增加舒适度;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限制性补液方面, 提倡限制性补液, 主要是为了减少因过量补液造成的胃肠道黏膜水肿, 影响伤口愈合, 同时也减少因水钠潴留引起肺水肿;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术后活动方面, 提倡尽早下床活动, 目的是减少因长期卧床造成的胃肠功能恢复缓慢以及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快速康复外科可以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 加速术后各脏器功能恢复, 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治疗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明显, 可以有效改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 降低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外科直肠癌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