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2019-01-25 01:35陈海英张艳叶燕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优质

陈海英 张艳 叶燕萍

作者单位:516001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特效药物, 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但抗病毒药物只能起到延缓病情进展的效果[1]。多数病毒性肝炎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因此, 临床上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本研究对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0.23±9.58)岁;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8.56±3.54)年。观察组男27例, 女23例;年龄20~68岁, 平均年龄(40.31±9.57)岁;病程2~18年, 平均病程(8.65±3.4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同样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同时对患者进行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和保肝治疗。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①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 让患者和家属能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 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多数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伴有负面情绪, 影响治疗的顺利开展, 对此,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 与患者建立良性的护患关系, 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③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指导, 向其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叮嘱患者一定要定时定量服用药物, 做好患者用药的督促工作。④为患者提供良好、舒适的就诊和治疗环境。向患者介绍治疗期间消毒和隔离措施的完备性, 向其说明相应的注意事项, 致力于提高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⑤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营养为主, 注意补充蛋白质, 尽可能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 禁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①采用三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评分0~15分, 完全依从0~5分、部分依从6~10分、不依从11~15分, 治疗依从率=部分依从率+完全依从率[3]。②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躯体质量、社会角色,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 分数越高, 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评价运用三级评分法, 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完全依从33例、部分依从16例、不依从1例, 治疗依从率为98.0%;对照组完全依从21例、部分依从22例、不依从7例, 治疗依从率为86.0%;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 高于对照组的8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躯体质量 社会角色观察组 50 89.68±2.26a 90.55±2.47a 91.47±2.44a 88.87±3.32a对照组 50 80.54±2.47 81.46±3.38 82.17±3.36 81.45±2.46 t 19.304 15.354 15.836 12.6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理念不断更新, 护理方法不断改进, 患者逐渐成为临床工作的中心。病毒性肝炎有传染性, 故多数患者均伴有紧张、恐惧、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 影响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学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护理模式, 此种护理模式注重各方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将患者作为医疗活动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是临床护理学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5]。

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经研究发现, 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明显提高, 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和配合治疗。并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 实施优质护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这与以往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6-8], 再次体现了优质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本院实施的优质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用药指导、环境干预五方面, 各方面护理方案的制定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均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为出发点, 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实施优质护理, 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优质
《世界肝炎日》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