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重的影响与护理

2019-01-25 01:35李妙银苏明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精神病服用体重

李妙银 苏明玉

作者单位:529000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有研究显示, 在我国约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 在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1]。精神疾病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困扰, 更会增加患者家属的负担, 使其身体及精神承受极大的痛苦。罹患精神病的因素比较复杂, 且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 在发病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控制疾病的发展[2]。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虽然较好, 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将疾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会对体重、机体代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至于患者血糖、血压等发生波动, 最终引发心血管病变[3]。本研究针对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并对体重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均为男性;②参加患者均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②患者体重、血脂等水平均处于正常的范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39.5±6.3)岁,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6.0±1.4)年;研究组患者年龄22~55 岁 , 平均年龄 (38.5±6.2)岁 , 病程 2~12 年 , 平均病程(6.1±1.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奥氮平, 在治疗时先采取小剂量,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逐渐增加药物使用剂量, 将药物使用剂量控制在最大使用范围内。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心理干预 患者因担心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 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向其讲解服药的意义、重要性、服用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使其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2.2 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保证机体摄入充足的营养成分;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 将睡眠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时间内, 防止患者出现嗜睡的情况。

1.2.2.3 健康干预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提高其依从性, 使其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

1.2.2.4 运动干预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并指导、叮嘱患者按时进行锻炼, 在锻炼的过程中避免太大幅度的动作, 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情况及护理前后的体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体重上升比例为54.5%(18/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8%(2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7, P=0.017<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重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体重为(56.8±3.2)kg,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4±3.8)k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9, P=0.000<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体重变化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重比较( ±s, kg)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重比较( ±s, k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3 55.6±2.8 61.4±3.8研究组 33 56.1±2.9b 56.8±3.2a t 0.713 5.319 P 0.479 0.000

3 讨论

经临床研究数据显示, 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4]。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 但是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5]。

抗精神病药物能够造成神经内分泌紊乱, 会影响下丘脑的调节机制, 增加催乳素的分泌, 葡萄糖代谢出现异常, 在机体内堆积大量的能量, 进而增加患者的体重[6,7]。抗精神药物中均具有镇定的作用, 在服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嗜睡症状, 运动量减少, 进而使体重增加[8]。

精神疾病患者心理比较脆弱, 因此护理人员应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感情, 不要单纯地把其视为患者, 而应视为朋友、亲人, 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爱护。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 进而依从性得以提高, 并能够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病情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 提高患者的代谢水平, 进而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体重大幅度的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体重上升比例为54.5%(18/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8%(2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7,P=0.017<0.05)。经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体重为(56.8±3.2)kg,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4±3.8)k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9, P=0.000<0.05)。

综上所述, 对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体重的上升幅度, 有效控制体重的增加, 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病服用体重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