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创新发展

2019-01-26 07:12盛朝迅
中国国情国力 2019年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盛朝迅

当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各个方面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正呈现新特征、新路径和新风尚。

发展现状

1.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产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各地产业发展呈现新的特征。一是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创新动力强劲。四川、安徽和广东等地通过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和完善创新激励等政策“组合拳”,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西南交通大学于2016年在国内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现职务发明人对职务科技成果享有70%所有权,极大提高了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试点一年多就有164项职务发明完成分割确权。二是新技术快速突破,一批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安徽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率先开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贵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高位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吸引高通、阿里巴巴、腾讯和华为等国内外大数据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催生了“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数字金融和智慧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湖北、湖南等地大力推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2.创新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

创新政策支持范围由高技术领域向整个实体经济拓展,三次产业、传统与新兴等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一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各地注重传统动能改造升级,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融合发展,让传统动能焕发生机。贵州省强力推进“千企改造”工程,不断提升传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如航宇科技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从92%提高到99.8%,产品制造周期从28天缩短到15天。二是技术要素深度融合。技术要素深度对接、广泛渗透实体经济,传统产业链派生出众多智能化、个性化需求,一些中小企业依托技术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如成都易冲无线、通甲优博等企业依托当地手机产业链,分别研发了无线充电和立体视角技术。

3.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动能快速壮大

近年来,全国上下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转型,产业发展“绿动能”不断增强。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等重大工程。贵州省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让更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二是理念与技术融合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贵州等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引导产业向更加清洁、节能和安全的方向发展。三是创新绿色导向发展模式。重庆市璧山区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设计,在城区布局大量绿地和亲水空间,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通过把城市变绿变靓吸引高端产业转移,使璧山从“中国鞋都”变成一座科技新城,璧山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4.开放创新纵深推进,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国际产能与创新合作,推动各地开放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安徽省坚持“挑商选资”和“招才引智”并重,重点引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中高端的产业,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和中德合作产业园。同时,紧跟国家战略谋划项目,推动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力的骨干企业。四川注重依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通过改革创新汇聚开放发展新动能,2017年,英特尔“骏马”、京东方柔性面板和富士康笔记本电脑等项目产能快速释放。

5.共享模式蔚然成风,惠及更多民众与群体

一是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创新驱动发展正从少数人参与、少数人受益拓展为大众创新、普惠受益,包括创新者、生产者和各类消费者都能共享创新发展的成果。创新者方面,安徽、四川和广东等地推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创新收益分配方面大幅向科研人员倾斜,让更多的创新者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收益。消费者方面,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网购等各类贴近消费者的创新层出不穷,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捷,创新发展的惠及面更为广阔。二是大中小企业都能获得共享成长的空间。在新发展理念下,不少大企业加快成长为“巨无霸”,同时,也有一大批创新创业“小巨人”企业加速成长。如成都极米科技专门生产替代电视的智能投影仪,产品虽然小众,但占全球份额超过50%;优途科技专注研发小型化医疗器械,推出的国内首款掌上超声设备,有效地解决了医疗器械下乡难的问题。三是创新服务惠及更多群体。湖南省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改革举措,推动科技创新由研发项目管理“小局”向创新服务“大局”转变,服务对象由传统科研“小众”向创新创业“大众”转变,资源配置重点由以单个项目为载体的“小投入”向以体系化布局为依托的“大投入”转变,以“三个转变”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四是不同类型区域普遍选择创新发展道路。虽然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差异较大,但均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必选项”“必答题”,创新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度持续提升。

问题与制约

1.既有要素供给体系跟不上创新发展要求

一是信息和数据资源供给不足。在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广泛渗透到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数据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对信息和大数据资源的掌握与运用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多数省市信息化基础仍然较为薄弱,数据挖掘、管理和运用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的要求。二是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产业融合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对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新兴领域人才的需求激增,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与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难以有效对接,人才国际化程度较低。2015年,硅谷地区人口构成中有37%的人出生于国外,而调研省市这一比率普遍低于1%。三是资金短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虽然整个社会流动性较为充裕,但创新驱动的科技型领域、新经济下成长起来的创新主体,大多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与银行审慎经营的原则相背离,因此很难获得贷款。笔者调研的湖南、贵州和重庆等地反映,本地风险投资市场尚不活跃,对初创期、早中期企业投资较少,难以对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有效支撑。一些实体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也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2.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面临难题较大

一是融资缺口大。如四川省中小微科技企业反映,获得金融机构融资支持的不到30%。二是融资成本高。许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一般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50%。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比例偏低。一般而言,发明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超过评估值的25%,实用新型专利权不超过15%,商标专用权不超过30%,最高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期限一般为1年。四是贷款期限较短,与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在科技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1年以上)占比不到10%,很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得不短贷长用,拆借高利贷,这给企业带来了较大风险隐患。此外,在科技服务供给、税收优惠等方面,很多中小微企业存在够不着、落不实、用不好的问题。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科技企业是创新体系中最具潜力、最活跃的部分,创新活力强劲,正是需要政策大力扶持的对象。

3.体制机制束缚仍然较多

创新发展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竞相迸发,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与之相伴的是,对现有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形成挑战,“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径难以实现,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打破制度“紧箍咒”。如3D打印产品应用到医疗、汽车制造等领域面临阻力。医疗行业尚未明确与3D打印医疗应用相关的医疗价格收费条目,3D打印也未列入医保目录,相关医疗认证周期长、程序复杂,各类条条框框限制了新事物的发展空间。部分支持政策跟不上市场形势变化,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发展作用有限,特别是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期为5年,但部分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如集成电路投资超过千亿元,5-6年才能全部达产,多数企业初期一般无利润,难以享受到政策福利。

烟柳绵绵 贾云龙/摄

精准施策

1.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创新要素与产品供给能力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通用航空、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等领域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探索推行负面清单或产业准入的审管分离制度,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完善适应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围绕关键领域,创新支持方式,加快组建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着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发展紧缺人才的培养。如将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期从现在的5年延长至10年,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受益面,支持集成电路等长周期重大战略项目发展。

2.持续拓展创新领域,推动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协调

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积极拓展创新发展领域。既要进一步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重点,也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对轻工、纺织、煤炭、钢铁和石化等传统制造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引领提升作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深度对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相衔接,增强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3.应用现代技术促进绿色发展,推动创新与绿色深度衔接

以绿色经济发展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克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等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先进核电、高效光热光电、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等,应用现代技术提升新能源产品经济性,大力提升高效节能装备技术及应用水平,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业,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建设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手抓创新驱动发展,一手抓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通过产业扶贫把大发展、大生态和大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创新与绿色深度衔接。

4.积极促进创新国际化,提高开放创新水平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创新国际合作。一是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跨国公司、知名研究机构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加快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双边特色产业合作区,引导龙头企业在境外设立合作园区,提升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水平。三是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支持建设一批国际合作中心,发展高水平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设立海外研究中心、创新基地,构建全球研发体系。

5.推进共享发展模式,让创新惠及更多群体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能从创新中受益的氛围。结合新趋势新特点,更多瞄准重点群体,精准发力打破制度瓶颈,适时推出包括“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内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清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深化改革的“加法”换取“双创”的“乘法”。更多聚焦技术型创业,破除制约成果转化障碍,支持地方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权确权改革,提高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让自主决策权,鼓励支持技术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拓展科研人员创业空间,加强对离岗创业、大学生及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辅导和技能培训,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评估论证、法律法规咨询等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绿色时尚
教师发展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绿色
再造绿色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