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一带一路”枢纽

2019-01-27 13:30
浙江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浙江一带一带一路

未来是一幅画,要描绘这幅宏伟又细致的“工笔画”。“一带一路”的未来之路,必将是一条引领全省对外开放的壮丽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参与方越来越多,合作内容越来越丰富。浙江处于“一带”和“一路”有机衔接的交汇地带,主动对接、率先实践,无论是开放型经济还是深化改革,都跑出了“加速度”,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努力走在前列。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浙江连续三年参与度居全国前列,这充分说明浙江在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构建全省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浙江作为“三个地”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要扛起排头兵的大旗,更好肩负起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使命,努力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敢拼敢闯、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浙江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有巨大的潜力,比如活跃的民营经济、便捷的开放通道、高能级的平台园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担当作为的坚定决心。要着眼未来之路,以更高站位更强举措更高质量打造“一带一路”枢纽。

聚焦顶层设计,谋划更高站位的工作思路。开展规划制定。今年正值“十四五”启动谋划之年,要站在更高起点,及时对接吸纳国家课题成果,提出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方向。制定“浙江标准”。以“欧盟标准”从严要求“浙江标准”,推进“三强一制造”“标准化+”,将“浙江标准”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树立“浙江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研究制定一批高于国际水平的“浙江标准”。谋划支撑平台。借鉴粤港澳“一带一路”支撑区建设经验,推动宁波、杭州两市争创“一带一路”国家级综合试验区,开展“一带一路”省级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与外国省州和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并进一步推动各地与国外城市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增进相互了解,为政府间、企业间开展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聚焦全面服务,打造更有效的承接载体。突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要组建包括产业、服务、平台合作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联盟,积极改善政务服务、科技创新、对外贸易、金融服务、人文交流等软件配套建设,提升浙江“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实力。突出境外产融结合服务,结合浙江牵头实施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引导浙江各类金融机构围绕合作区内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开展合作投资,构建区域产业与资本金融高效互动的平台,并强化“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突出省地联动打造活动载体,拓展省级层面每两年召开的“一带一路”推进大会外延和内涵,举办跨境电商、金融论坛、投资论坛、智库论坛等分论坛,加强省地联动,形成“一带一路”重大活动系列。

聚焦内外并进,发挥更明显的带动作用。一是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规模“走出去”。要调动“省属国有”和“民营”企业双重力量,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撑、金融扶持、委省协同机制、组建省级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等有效举措,推动“国“”民”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探索构建“政府搭台,国企牵头,民企抱团”的合作生态,发挥出“1+1+1>3”的作用。二是积极敞开和扩大开放大门高水平“引进来”。要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更大规模增加优质商品、服务和高端技术进口,吸引优秀海外人才入驻浙江。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实现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要借鉴国际上吸收外资的通行做法,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把招商引资同调整产业结构等有机结合起来。

聚焦体系建设,形成更强大的工作合力。横向来看,要充分发挥“1+X”领导体制,不断充实专项小组力量,并围绕“一带一路”风险防范等重大课题,由各专项小组牵头制定政策支持举措。纵向来看,充分发挥发改系统中坚力量,由上至下、层层加力,深度挖掘政策潜力,在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指导、要素配置等方面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浙江一带一带一路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