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与中国话语的构建*

2019-01-28 10:52
观察与思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旗帜话语马克思主义

师 吉 金

提 要: 宣传思想工作与话语的构建密切相关。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个方面的历史使命。这五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中国话语的构建。我们必须通过重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使命,来促进中国话语的构建。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话语构建和话语权取得的重要路径。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宣传思想工作的这五个历史使命,和中国话语的构建、中国话语权的取得密切相关。

一、举旗帜与中国话语的构建

话语是“言语交际中运用语言成分建构而成的具有传递信息效用的言语作品”②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778页。。就“传递信息效用”而言,话语所传递的信息的内容,是其效用发挥的条件之一。对于话语来说,可以从纯学术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认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认识,话语的主体意识和价值立场都不可忽视。有学者指出:“在西方语境中,‘话语’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且也是本体存在的基础,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价值立场。”①韩美群:《解构与重建:西方话语的理论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这里的“主体意识和价值立场”,说明了其政治性。就中国话语的确立和传播而言,由于话语具有政治性,所以,举旗帜与中国话语密切相关。

(一)举旗帜对中国话语构建的意义

第一,旗帜是中国话语的核心内容。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毛泽东在1920年即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②《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54页。,说明了旗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中国话语要想为国内人民群众所接受,要想在国际上产生积极的影响,所需的条件很多,话语内容就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且是关键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话语内容中的核心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9、8页。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9、8页。从中国话语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在今天,从内容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丰富的词汇;从作用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产生,又指引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从词汇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最流行的、影响力最大的词汇之一。有学者指出:“今天中国的话语体系,就其本质内容来说,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⑦李忠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话语体系的本质》,《求是》,2012年第13期。

第二,举旗帜才能科学确立中国话语的其他内容。我们必须明确,今天中国话语的确立,除了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外,中国话语的其他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下确立的,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它的话语体系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鲜明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⑧邓纯东:《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6期。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话语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不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不能有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权。

第三,举旗帜才能做好中国话语的传播工作。话语传播,就是用适当的方式传播话语内容。只有真正科学认识和把握旗帜内容和体系,才能高举旗帜;只有高举旗帜,才能真正传播旗帜内容和体系。

(二)高举旗帜的方式方法

第一,要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国话语的构建和传播,必须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首要地位,必须宣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和理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9页。只有真正坚持和传播旗帜内容和体系,才能发挥旗帜的指导作用。

第二,真正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其他内容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书斋中的学理,不是作出一般的定义和推理,也不是教条,而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必须用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这是举旗帜的应有之义。从中国话语的角度看,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话语的产生发展创造基础、准备条件。

第三,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懂弄通做实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高举旗帜的标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时提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②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5、26页。“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③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5、26页。这样才能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通过以上的方式方法,达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结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话语的内容不断丰富,中国话语的影响不断壮大、不断持续,中国话语权真正得以体现。

二、聚民心与中国话语的构建

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并且将长期证明,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团体,任何一个政府,要使自己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实行,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这些方针政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话语发挥作用,除了话语内容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外,中国共产党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中国话语的内容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认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一个凝聚民心的问题。

(一)凝聚民心对中国话语构建的作用

第一,凝聚民心,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话语的内容。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为全党、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把握。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凝聚民心。凝聚民心,才能使全党全社会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才能在全社会增强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掌握中国话语的其他方面的内容。

光学显微镜OLYMPUS BX51,日本株式会社;高速剪切机T25,IKA艾卡(广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扫描电镜ZEISS EVO18,德国卡尔蔡司;傅立叶红外光谱仪Vector 33-MIR,德国 Brukev Optik;激光粒度仪 Malvern 2000,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TDL-5-A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第二,凝聚民心,才能使人民群众真正贯彻落实中国话语的内容要求,发挥中国话语的作用。理解和掌握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决定了其指导性和应用性。“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页。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作用,要求凝聚民心、万众一心。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关键时期,发挥中国话语的作用,更需要凝聚民心、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②《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二)凝聚民心的方法

从宣传的角度凝聚民心,既包含目标,要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也包含方式方法,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第一,要积极宣传中国话语的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话语的角度看,凝聚民心,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准确地传播中国话语的内容,使中国话语,特别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3、155页。

第二,要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中国话语的构建和发挥作用,需要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而这正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3、155页。“我们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⑤《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能不能做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是衡量宣传思想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话语深入人心、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三,要理直气壮地反对错误的社会思潮。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8页。存在于其中的错误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网络民粹主义,是新时代凝聚民心的破坏因素、是新时代中国话语的破坏因素。这些思潮反对马克思主义,虚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干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导向,如不及时、坚决地批判,肃清其影响,就会导致民心散乱,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影响中国话语的构建、传播和发挥作用。

三、育新人与中国话语的构建

这里所说的新人,不是指年龄上的新人,而是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方面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话语与中国的人民群众密切相连,与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息息相关。

(一)育新人对构建中国话语的作用

第一,通过育新人,可以为中国话语内容的确立准备基础。话语是对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成就、目标方向进行概括,然后通过一定特点的语言展现出来。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成就、目标方向,就成为话语产生的资源。而社会发展的问题是通过人的活动产生和发现的,社会发展的成就是通过人的活动创造的,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是通过人的活动达到的。因此,人的素质、人的活动就为话语内容准备了基础和条件。在今天,中国话语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目标、问题、成就的分析、概括、提炼、升华,中国话语资源中的问题是通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活动发现并得以解决的;中国话语资源中的成就是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的;中国话语资源中的目标方向是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实践来实现的。

第二,通过育新人,可以掌握和落实中国话语的内容,发挥中国话语的作用。话语内容是通过人来创造的,也是通过人来把握的,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在今天,中国话语的内容,是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创造、把握和实践的。当然,作为中国话语核心内容之一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如此。只有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握和实践了中国话语的内容,中国话语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中国话语的内容才能不断丰富、发展。

(二)育新人的方法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习近平同志多次阐述道德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8页。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政策,也是衡量人的标准。要做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就要在全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层面都对人的培育、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公民层面的要求是直接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是间接的。因此,育新人,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②《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四、兴文化与中国话语的构建

文化是话语的内容,是话语表现形式的载体,也是话语传播的手段。对于中国话语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话语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话语形式的载体,也是中国话语在国际国内传播的手段。

(一)兴文化对构建中国话语的作用

第一,通过兴文化,可以丰富中国话语的内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种话语,都不能离开一定的文化。如前所述,在今天,中国话语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话语是和自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和文化自信息息相关。“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从这样的角度看,兴文化一定会丰富中国话语的内容。

第二,通过兴文化,可以夯实中国话语的根基。一个国家的话语内容,离不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61页。。中国话语的构建离不开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③《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中国话语的内容,立足于当代中国特别是当今中国,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中国话语内容中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

第三,通过兴文化,可以有利于中国话语的传播。正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话语内容离不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一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话语形式和话语传播,同样离不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既指内容,也指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话语具有了民族的内容,也具有了民族形式。从传播的角度看,具有民族形式的话语,更有特色,更容易被世界研究和接受。

(二)兴文化的路径方法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文化对中国话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具有基础地位。从这个角度看,兴文化,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和“魂”的作用,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根据时代和特点的要求,实现转化和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今天仍有重要作用的优秀部分赋予新的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结合起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学者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形态实际上分属于中国文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部分;另一种是中国近现代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属于这一类型。①参见李维武:《中国文化的古今变化及其联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革命文化“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西方列强及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过程中所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主题,极具中国革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②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10期。。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联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五、展形象与中国话语的构建

中国话语除了在国内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外,还要在国际上取得地位,获得话语权。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③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32页。。中国要想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就要向国际展示中国形象。

(一)展形象对中国话语的作用

“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通过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使世界了解中国,信任中国,从而争得话语权。

第一,展形象可以使世界了解中国的实力。形象的展示是和实力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中国没有实力,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就不可能确立,即便是国外谈到大国,也会同时联系到弱国的形象,就像拿破仑说到中国这头雄狮时,还要加上 “沉睡的”一样。今天,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会使国际上认识到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所积聚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实力是话语权得以取得的最重要的条件,这是争夺话语权的实践历程所反复证明的。有学者提出,在今天争取话语权,要有“‘坚实的话语基础’,有底气。主要指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在世界上具有发展实力及其国际地位。有实力就有地位,有地位就具有无声的话语权。这是拥有话语权的坚实的实践基础”⑤韩庆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话语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5期。。

第二,展形象可以使世界了解中国话语的内容。中国话语的内容体现着中国形象。通过中国话语展示中国形象和通过中国形象理解中国话语是问题的两个方面。通过展示大国形象,使国际社会认同中国,这样才能使中国话语得到认同,使国际社会真正了解中国对世界问题的看法,这才能使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中起作用。

(二)展形象的方法

那就是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第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②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32、432页。“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③《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传播中国声音,就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略,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传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倡议,等等。

第二,重视话语形式。要重视话语内容和话语体现形式的统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将过去的过分强调政治转向政治性、学理性、通俗性相统一的话语;要在话语中国化的基础上,考虑国际社会的话语接受方式,“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6页。,“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中国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⑤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218-219页。,达到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听、能领会、能接受的目的。

第三,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432、432页。要重视新闻舆论的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页。。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猜你喜欢
旗帜话语马克思主义
画与理
在党的旗帜下出发
信仰的旗帜
旗帜呵·旗帜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