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卷书法创作述论

2019-01-28 17:28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隔水手卷结体

张 瞳 (江南大学 214122)

众所周知,书法的书写形式最初都是由工具、材料所决定的,如立轴、屏条、对联等,这些自上而下的书写形式最早都源于甲骨文,然后经摩崖、碑碣等一再的认同发展而形成,这些书法形制的功能主要是补壁和装饰室内空间1,一般具有宏大的气势,适合人在直立状态下保持一定距离的观赏。而像册页、扇面这样的形制,虽然适宜近距离观赏,但由于其是一件独立的作品,因而表现的范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手卷的起源最早应当追溯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它们虽不是手卷,但拓片的效果却与手卷非常接近。因古时书的章目是以一卷一卷来分类的,所以,前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

其实,我国古代的一切图籍均是可卷舒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荆轲刺秦王典故,里边就有“图穷匕首现”一说。另外还有前汉天文图、兵家图等,都是用织物做底子而可以卷舒的卷子,也便于双手向左右两侧展开阅读。当然,手卷也是有长短之说的,如唐高闲的《草书千字文》就长达331.3厘米,我们称之为“长卷”。高闲是唐代后期的一位僧人书家,其书法作品既有张旭“灵动似飞,不可端倪”的笔意,又有怀素“深穷开张”的体势,即气息通透淋漓,结体丰厚,可谓法则俱备。

一般来讲,手卷的结构相对其他形制是较复杂的。其顺序自右至左为:2包首、天头、隔水、引首、前隔水、撞边、套边、画心、后隔水、尾纸、轴、签子十二部分,十分讲究,至今都具有特别的生命力。“天头”的作用是修饰和维护画心,多用颜色较深的绫绢料制成;“引首”是可题写手卷的名称,而现在常用做旧的形式,以染色的近似古笺制成。而前后隔水的作用也不能轻视,它的作用是使天头、引首、拖尾与画心分清眉目,不至于紧密连接却又增加了美观度,一般用淡色绫绢料镶成。以上这些大概就是手卷的结构及大致的装裱形式。

由于手卷书法作品的形式内容丰富:既有名家题写的卷名,又有精心准备的内容,而且还有观赏者的题跋,故而深受书法家和观赏者的喜爱。比如唐人陆柬之的《文赋》,卷首就有明朝大文学家沈度题写的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的大字。作品墨迹所散发出的雍容娴静气质,凌观者陶醉其中,这是只有唐人才能拥有的端庄气度。另外,拖尾处的历代名家题跋风格迥异,章法有致,高低错落,与画心、引首相生相合,融为一体。

手卷的最大特点,是长度不受限制,可容纳较为广阔的的内容形式和众多的字,书者可以尽情写下去,直到兴尽意足,内容表达完整为止。就长卷而言,所书的主体内容可以是从头至尾的长篇著作,也可以是各不相干的若干短文的分段组合,书法诸体皆可,以行草为多,也兼有动势较小书体的佳作。

所谓确定整体书法风格,实际上就是要给所写的手卷定个调子,这里面牵涉到书体类型、章法样式和笔法技巧等。这必然要遵循古人的“字居心后”和“成竹在胸”。3最重要就是在章法布局上:取几个字为一行,是带有规律性的,还是错落的方式,都需要斟酌。翻阅历代名家手卷,很多都是以每行八九个字左右为居,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等,以小行书为多。这时宜采用纵有行、横无例的格式布局,这种字体的书写多不划有界线,但是行与行之间仍可感到存在着无形而清晰的隔离线,书写时应注意字间的点线和图形的变化,避免出现“如市人人隘巷,鱼贯徐行”的毛病。4

书法在于表现情感和线条美。它的情感呈现和美感是必须以形式为载体的。手卷作为欣赏性很强的书法形制,要表达出情感和美感。余以为手卷书法形制就是笔墨与空间,也就是黑白的组合关系。大概包括两个维度,一种是笔墨和空白的造型,另一就是各种造型的组合关系。前者通常讲求的是点画与结体,但从手卷创作的整体要求看,确定手卷形式不仅要有笔墨,也就是点画和结体方面的安排,也要计划好笔墨所给予的留白。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创作对章法的安排时,要着重注意点画内、结体内、结体间、行列间以及作品周边空白的安排,邓石如老先生所讲“计白当黑”亦是这个意思。

前面有提到,手卷的形式安排是两个维度,不仅看重笔墨和空白,也要看重各种因素的组合关系。前者为表层形式,后者为深层形式。总之在写手卷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不可忽略对作品整体效果如一的把握。所以说,我们在构思手卷形式时,既要追求、表现深层形式,也要注重表层形式,强调出各个因素的组合关系。5从哲学上讲,这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我们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并有效捏合起来,使之并存、和谐。即使是某些因素极为完美,但在整体的要求下也必须作出必要的“牺牲”。

注释:

1.徐强.《手卷创作投稿面面谈》,中华文本库,2012.

2.杨静.“由《洛神赋图》看中国人物画的长卷形式及特征”,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孙敦秀.《书法格式——手卷》,《百科知识》,1997年(06期),62页.

4.朱其.《周钟岳行书手卷的故事》,《创造》,2012年(04期),98-100页.

5.吴晓明.《卷轴书法形制源流考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117页.

猜你喜欢
隔水手卷结体
元人虞集抄本七发手卷鉴读小识
论传统手卷画在当代的图像表达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再思考
论手卷的展观方式
用笔之“易”与“不易”
隔水取铁钉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创设情境,用对比分析打开美术鉴赏之门
海胆佐鱼籽酱
秋咳食疗验方二则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