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01-28 07:55
中国市场 2019年4期
关键词:榆中扶智兰州

张 珍

(兰州财经大学 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兰州市的永登县、皋兰县和榆中县的农村地区多是属于六盘山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新阶段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目前,兰州市农村的扶贫地区应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脱贫攻坚使命担当和增强脱贫攻坚的危机感,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找准弱项短板,下足“绣花”功夫,全力以赴推进,切实把各项脱贫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文章通过对兰州市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1 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需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包”带动链式价值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兰州农村扶贫地区的人民追求幸福的价值取向。兰州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要发挥教育扶贫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包”带动链式价值,实现群众致富,走上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

首先,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在农村扶贫地区实事求是地学习国家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发挥教育为本的基础性作用,让群众感受到国家大家庭的温暖,从思想和心理上重视改变贫困现状的迫切性,改善当地群众贫困的文化意识和理念;其次,还要在贫困地区进行阳光助贫事业,让农村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做个新时代的新型农民,提高群众个体的可行能力;再次,对贫困地区的孩子,甘肃省的大中专院校及职业院校,要有政策性的倾向,扩大招生名额,免费助学,提供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使教育投资产生人力资本,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用知识改变自身命运,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最后,在就业方面,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学生就业,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进而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实现教育脱贫的良性循环。

2 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需创新特色的发展模式

扶贫开发战略包括物质性扶贫和精神性扶贫。兰州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已经到了关键转变阶段,向造血式的精神扶贫转变的重要转型期,虽有一定的收效,但还欠完善,面临着对精神扶贫的精准性需求进行分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而精神扶贫,一是精神扶志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精神扶智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此外,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扶贫地区群众进行精神扶智,学习适合本地区创业致富的专业知识型理论和技能。榆中南山是全县生态环境最为优美的区域,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势明显,重点发展融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绿色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对榆中南山的扶贫群众要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教育,让村民深入解读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并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山美水美+绿色环保+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实现乡村建设的永续发展,脱贫道路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榆中北山的土地资源丰富,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黄土高原特有的白绵土壤,非常适合耐寒抗旱中药材的生长,品质优良,深受药企青睐,发展基础好、资源足、潜力大的独特优势,对榆中北山的扶贫群众要加强了解如何种植中药材知识原理和进行中药材知识的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培训,以及扶持群众积极和药企合作,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走上致富道路。此外,榆中中部川区,已获批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重点发展高原夏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壮大农耕体验、果蔬采摘等都市观光农业,对榆中中部川区的扶贫群众要强化蔬菜种植的先进理念和开设果蔬培训班,定期聘请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让扶贫群众不断更新培育果蔬的农学知识,查漏补缺,做一个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并打造种植、采摘、观光、旅游及亲子活动休闲娱乐的场所,建立集“有机蔬菜基地+都市观光农业+生态现代农业”于一体的新型产业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样针对性地对兰州市榆中县地区的扶贫群众根据地区差异性分类进行精准性的精神扶智,做到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

兰州农村的其他扶贫地区,也应积极倡导把精神扶志和精神扶智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精神扶贫把信心、决心、毅力内化于心,把知识、技能、外化于行的特色发展模式,才是最有效、可持续的精神扶贫。

3 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需传承甘肃地区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大力传承弘扬甘肃地区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彰显地域文化自信的优势;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革命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在兰州农村扶贫地区弘扬南梁精神、会宁精神,一方面,是为了让扶贫群众体会到革命者在革命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强图存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及精神;另一方面,这种精神鼓舞着扶贫群众的士气,坚定脱贫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定要甩掉“贫困帽”的信心,是顾全大局、助推打赢扶贫攻坚战、走向幸福的全面小康生活的内在强大动力。

4 兰州农村地区精神扶贫需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方式

兰州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方式,打造一个个小康村、幸福村。

一要新办新时代农村讲习所,广泛宣传国家的扶贫开发战略,以及国家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的发展目标,一起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从思想上武装贫困群众的头脑,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讲述贫困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让贫困群众自我脱贫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标杆,同时树立脱贫摘帽主人翁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分享致富的经验,向贫困群众传授致富经营之道和技能技巧,促进培育符合新时代的农民,用先进的理论和切实的脱贫致富的经验武装贫困群众的头脑。

二要因人施策,兰州农村地区的扶贫群众存在着思想落伍型、不思进取型、道德文化缺失型、盲目攀比型、心理障碍型、文化素质低下型、家庭不完整型、生活习惯不良型、疾病缠身型等多种情况交织在一起的类型。面对这样一个贫困群体,在重视扶志、扶智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扶贫、心理扶贫、法治扶贫、健康扶贫等这些专项工作,更加精准性地分类进行精神扶贫,方能快速摆脱贫困。

三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深入开展“民风建设年”“星级农户评选”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民风建设“十大行动”、微心愿实现工程、基层微腐败惩处、帮扶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全覆盖等措施,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兰州农村地区的精神扶贫,既要通过“教育扶贫政策包”带动链式价值,又要把精神扶志和精神扶智相结合,还要发挥甘肃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并积极探索多种精神扶贫的途径和方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才能打赢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进而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榆中扶智兰州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兰州琐记
紫地榆中4种成分对牛牙齿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
兴隆山对榆中地区影响的研究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榆中”名源及城址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