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策略探讨

2019-01-28 07:55
中国市场 2019年4期
关键词:忻州市小城镇贫困地区

李 强

(兴安盟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从发展目标的角度来看,贫困地区小城镇在发展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其作为人口聚集地和产业聚集地的基本功能,使得贫困地区小城镇快速成为产业发展与就业服务的中心地带,进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周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信息与技术的支持,为农业人口的转移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环境,进而带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 小城镇的地位作用分析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实践中,我国小城镇的发展经历了兴衰起伏的历程。2000年前,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快速增长,由1979年的2854个迅速增长到了2000年的19566个,在这20年的发展历程中,小城镇的数量平均每年增长800个。在2001—2010年的发展阶段中,受到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一般镇与城关镇的数量开始减少,这使得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开始减少。在2010年之后的发展历程中,建制镇的数量再次呈现出增加的态势,而由于我国一般镇的基数比较大,小城镇的数量依旧表现出了上升的发展趋势,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境内城关镇的数量为1560个,一般镇的数量达到1.78万个。[1]

从2000—2010年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县城人口的数量从之前的4314万人迅速地增长到了1.27亿人,县城人口的数量在全国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达到了27%;而在这十年的发展中,一般建制镇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39亿人,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在2000年以后的发展中,县城在全国的地位是快速提升的。而在这十年的发展中,小城镇的人口总量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比例也是不断提升的,由原来的36.21%提高到了39.73%。通过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占比情况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2]基于此,进一步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尤其是推动贫困地区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将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实现贫困地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带动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推动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2 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策略

2.1 科学规划

第一,要进一步转变城镇规划的理念。首先要从以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发展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之上,要切实改变传统发展实践中由政府负责规划的局面,积极发挥规划部门、中介机构、市场的作用,有效推进计划部门、规划部门、编制部门的统一整合。其次是要逐步将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划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规划。最后要实现精明的增长策略。以忻州市为例,在2010年忻州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3.38%,而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22,通过计算,在2023年忻州市的人口才会达到峰值,忻州市在未来20年的发展中人口只具有20万~30万人的增长空间。基于这一人口现状,忻州市在推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精明的发展策略,抛弃了在传统发展模式中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发展理念,而是将改善人口居住环境、进一步提高存量与质量的问题上下足功夫。在带动与引导小城镇发展的工作中,将区域内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的改造作为工作的重点,集中强调进一步提高公共设施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能力,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倡导与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以绿色环保为主体的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城镇周边农村的服务体系,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打造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局面,这就为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第二,逐步健全和完善小城镇规划的约束机制。在全面推动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规划、实现精准规划。从小城镇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小城镇的领导班子换届是比较频繁的,人事变动相对来讲也比较频繁,这就使得城镇规划以及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连续性匮乏的现象以及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对于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将小城镇规划这一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上来。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实现:首先,应该尽快颁布实施《城镇规划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使得城镇规划这一工作可以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其次,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小城镇规划发展、改革的路线指引以及中级目标,尽快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为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合理规划、精准规划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最后,应该结合国家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以及精神指示,从区域内部的实际情况出发,理顺在小城镇规划过程中所涉及的决策、制定、审批、监管、反馈的程序与流程,同时要有效发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相关规划决定以及决策一旦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批之后不得随意调整,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减少换届换人等因素对于规划实施与执行的影响,从而也就使得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呈现出稳定性与连续性,最终推动小城镇又好又快、健康稳定地发展。

2.2 合理建设

在推动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就是资金问题。由于贫困地区在发展实践中所呈现出的经济总量比较小,财政力量比较薄弱,多数地区依旧处于“吃饭财政”,若想提供更多的资金去支持小城镇建设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但是,作为贫困地区其在发展中也具备自身的优势,因为在这里土地资源的价格普遍比较低。这对于城镇建设来讲是最大的优势所在。基于此,贫困地区在推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盘活区域内部的土地存量,有效利用地租价格的极差,利用土地资源滋生财富去推动城镇开发语境建设。以贵州省印江县为例,其于1995年以后开始制订了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在短短的20年的发展历程中,印江县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总共拍卖或者出让了16.22万m2的经营性土地,累计收入了1.2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得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与此同时,在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适应区域内部小城镇发展的模式。例如,可以有效利用长时间发展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地挖掘区域内部的文化底蕴,进而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化城镇,从而吸引外部的投资主体到本地投资,从而加快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另外,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区域内部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尽快组建土地资源的开发中心,对小城镇所具有的国有土地进行统一化管理、征用与开发,使得土地转让等渠道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城镇的规划建设中,最终提高城镇建设的效率与速度。但是需要集中注意的是,无论在实践中采取何种发展模式,如果国家所给予的支持力度比较小,那么对于贫困地区的小城镇来讲,依旧是难以快速发展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寻求国家的大力支持,不仅需要寻求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需要寻求人才与市场方面的支持。

3 结 论

推动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相关部门认识到小城镇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转变发展理念,借鉴成功经验,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忻州市小城镇贫困地区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