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卓越医师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2019-01-29 16:09王文淼谭文彬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卓越医学生医师

王文淼,谭文彬

济宁医学院:1 临床医学院;2 医药工程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科学制定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1]。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背景下,医学教育与各学科交流不断增多,教学范围逐渐扩大,综合化和专业化是医学发展的趋势,对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问题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2]。医学是精英教育,临床医学卓越医师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积极开展卓越医师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为社会培养出人文素养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职业思想稳定、临床能力全面、具有良好岗位胜任力的卓越医师的必然要求[3]。

1 明确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

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优秀品格、开放视野和卓越潜质,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质和一定的科研与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2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临床医学教育的综合化

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是未来成为优秀医师的前提和根本。这就对学校提出了合理设置学时及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实验教学等要求[4]。学校可以通过课程整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实验室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5-7]。医学正在向着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还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学教育的综合化。临床医学教育的综合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组织重构,从独立的医学院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在体制机构结合中体现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院的“学术共同体”;二是优化学科体系,在学科知识整合中体现出跨学科、多学科,促进医学与非医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三是教学模式的系统整合,形成具有“合作教学”“翻转课堂”“问题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教与学的融合体[8-10]。

3 重视临床教学,强化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

从学校到医院,医学生有很长的路要走。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可以有效避免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脱节[11]。对医学生进行早临床、多临床教学活动,并非否定了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多接触患者,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12]。医院是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的重要课堂。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离不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资源作保障。医院应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医院与学校共建符合教学实际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精心安排各教学环节,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渗透临床实践,可以解决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关键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增强学生临床实践的必要技能[12-13]。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患者意识、社会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从早期临床教育中就能够认识到医师对患者和社会的责任。

4 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加强人文关怀

现代医学模式需要医师德才兼备,不仅具备高超的医学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医学人文素养[14]。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医学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过度强调医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忽视了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能等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作用[15]。这就制约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水平的提高。卓越医师的培养不仅需要医学生具有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等基本素质,还要通过系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强调在医疗服务中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充分认识生命的重要意义,重视生命的价值,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16]。在未来的医疗活动中,能够真正做到“共情”,切实体会患者疾苦,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以期达到最佳的医疗效果[14]。

5 培养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沟通是一门艺术,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能力并不局限于医患之间的沟通,还包括医务工作者之间,医疗行为并不是某一个医师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各个科室,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协作[17]。高效的团队协作可以改善患者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而这一切离不开有效且高质量的沟通。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引导,临床带教重视言传身教,提高学生沟通能力[18]。具体可通过小组活动、项目化作业、PBL讨论等方式,促进感情,增进交流。还可通过轮流担任项目化作业或病例讨论负责人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6 开阔医学前沿视野,培养初步科研能力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优秀的医学生,尤其是有更高培养目标的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医学生,更应具备医学前沿视野,掌握最新医学动态。医师是掌握大量临床样本、熟知疾病变化的庞大群体,优秀的医师应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相对于其他行业,医学生的培养过程更长、专业程度更高。因此,医学生需要尽早认识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锻炼科研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对于在校学有余力的医学生更应培养“科研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和“以科研促临床”的意识,为将来针对临床工作中发现、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而为深入探究、探索未知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与教学医院可通过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基础与临床双导师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同时,医学院校也应从物质和精神方面鼓励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全方位了解相关基础知识,同时开阔视野,掌握医学前沿动态,以便参加临床工作后能更好地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卓越医师培养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需要,也是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20]。未来具备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医学领域人才将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力量。积极开展卓越医师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为社会培养出职业思想稳定、人文素养较高、学习能力较强、临床能力全面的卓越医师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带教医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此过程中,医院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通过课程整合等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分阶段融入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以医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不断探索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并进行充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卓越医师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与医院正确引导下,最终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卓越医学生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