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生活中求得好文章

2019-01-30 14:03李贤敏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血肉冲动交流

李贤敏

观点陈旧、认识肤浅、内容空洞、生搬硬套、情感欠真——这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弊端。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认知和感受。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这里,我想就“作文与生活”这个话题,具体到——如何指导学生参与生活,认知和感受生活,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求得好文章——这一个层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求得文章的血肉

文章的血肉,就是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和充实的材料。文章的血肉源自作者的生活,作文教学之要务就是要注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求得文章的血肉。

文章贵在能有真知灼见,能新颖,既有个人的独到见解,又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在现实生活中,大到自然现象、社会势态,小到家庭生活、个人学习,这些生活内容五彩缤纷,层面多种多样,都有丰富的多角度的认识、体验的价值,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时代的脉搏。学生只有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认识、思考、感悟,才能有自己独到新颖的见解,才能与时代同步,写出的文章才能达到立意准、深、新、精的要求。简单说,文章的立意,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总是源自生活的。

如何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求得文章的血肉呢?

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现实的生活,并且要在“参与”上做足“引导”的功夫,让学生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很努力地引导学生参与现实生活。一方面,我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置身于“大语文”——生活之中,为他们讲述那五彩缤纷的事,渲染那触动人心的情,直陈那让人共鸣、给人启迪的理,以此激活学生热爱生活之情和参与生活的动机、意识,同时明确要求学生在练笔上多叙身边事,直述心中感;另一方面,为抓落实,我让学生每个星期都写一篇给定题目或写作范围或话题的练笔。同时,我一般不组织即时或堂上练笔,而会依练笔题材的不同提前给出文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生活的空间,这样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去经历、观察和体验相关生活。如让学生写《我父母那可怜的心》,我就提前两个星期给出题目,要求学生先通过回忆或亲身观察诸如自己从学校刚回到家时父母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父母递给自己生活费时的一个动作细节等,再揣摩父母此时此刻的思想情感内涵,思考其所以然,其“可怜”所在,然后整理自己的认识、情感,甚至进一步扩展到观察、感悟自己与兄妹、师长的生活相处,最后集中于某个立意,在练笔中再现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努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另一种生活——“书中生活”。

阅读,是另一种生活形式。书上写的尽是天下事,是生活之事。现代的“秀才”——学生涉世未深,亲身经历的生活毕竟有限,而跨跃时空的书中世界,则不乏真实的生活,就算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也是真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是艺术化了的生活。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应多一个心眼,注重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世界观、审美观、情感态度,主动地、有意识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亲临其境”地参与书中的生活,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或与作者论辩不休,从而认知书中生活的人与事,体验书中生活的情与理,用书中的生活观照自己现实的生活。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式,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留有一定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穿行于书中的生活,并且组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报刊、名著,那么,学生必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且充满生活情趣的文章。

二、从生活中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并求得恰当的表现形式

写作的冲动是源自生活的。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他的创作冲动不是为了稿费或政治教化的原因,而是他所经历的由贵族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生活所酝酿成的。近代诗人闻一多先生,他的《最后一次讲演》的冲动更明显地来自眼前反动特务的嚣张和捣乱这生活现实。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让学生平常多观察和感受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受;另一方面,在作文辅导和训练的时候,命题的范围不能游离学生的生活圈,还要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触发创作的冲动。学生有了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不仅可以克服怕写作文的情绪,还容易写出好文章来。

好文章还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写文章实质是作者将自己的知、情、意向读者作交流,其表现的好坏,标准在于作者的知、情、意向读者的交流能否真实。同样,生活中,人与人的知、情、意的交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生活是真实的,人与人的交流也是基于真实的。为了交流的真实,人们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总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达到一定的表现效果。

张志公先生说:“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决条件是具有正确的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相当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并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感受,长期地进行生活积累;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创作的灵感,触动写作的冲动,然后通过恰当的表现形式,客观、艺术地反映自己的对生活认识。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猜你喜欢
血肉冲动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黄显声:血肉长城第一人
今夜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血肉相依
冲动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