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现代诗歌教学突破难点的捷径

2019-01-30 14:03张从慧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天狗原诗现代诗歌

张从慧

重庆市第五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高中组)第五片区“现代诗歌阅读”课型决赛,在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落下帷幕。现代诗歌教学如何突破教学难点?见诸报刊的办法并不少,但往往不是可操作性不强,就是价值效应不高。笔者在这次大赛课堂十分欣喜地观察到三堂优质课,教者都成功地运用了 “改写”之法突破现代诗歌教学难点。凑巧的是三堂课分别从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主旨等侧面为我们提供了突破现代诗歌教学难点的范例。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所进行的诗歌改写,既是现代诗歌赏析突破教学难点的一条捷径,又是践行课标要求的有益尝试。本文试从“形象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把握”三个侧面,探析现代诗歌教学突破难点的有效路径。

一、改写:突破诗歌形象理解的难点

来自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夏春田老师执教 《秋歌》(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首诗歌的教学难点在于准确理解暖暖的形象内涵。诗歌标题中的“秋歌”和“暖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了准确理解暖暖的形象内涵,夏老师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既然痖弦这首诗的主标题叫《秋歌》,那么我们不妨把“给暖暖”的部分去掉,一起来学习《秋__》(改写版):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秋?(读诗歌,补标题,说理由)

ppt展示:

秋__(改写版)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声远了//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唉!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秋__》(改写版)之后,学生思考作答——

生:说理由:(略)

师:对比一下,加上“暖暖”后的《秋歌》和《秋__》(改写版),情感有什么变化,诗人对暖暖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秋歌》(原诗)之后,学生思考作答——

生1:向往,想把暖暖留下。

生2:珍视,暖暖对于诗人来说就是一切。

师:很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下面三个场景:

场景一:当所有美好的景色都消失了,只剩我一人留在原地,这个时候暖暖出现了。

场景二:当我看到“鸿雁传书”的雁子从天空消失时,远方的音书断了,没有了恋人或者亲人的消息,只留下我独自等待,这个时候暖暖出现了。

场景三:当深幽静谧和凄凉忧伤席卷世界每个角落,我发现暖暖留下来了。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描述的三个场景,分小组讨论:“暖暖”是什么?

分组讨论之后,学生先后作答——

生:爱人、亲人、故乡、初衷、怀念、诗歌……

师:暖暖也许是一个人,是《诗经》中那个“在水一方”的佳人;暖暖也许是一段情,是温暖过行走在人生路上孤单的你的温情;暖暖也许是一件物,是承载了你所有梦想的载体。诗人的“暖暖”是什么其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暖暖”将温暖并慰藉我们孤寂的心。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暖暖是什么了吗?

通过教师的点拨、小结,学生进一步概括——

生:人、情、物、精神、希望……

师:诗人一直没有告诉我们“暖暖”是什么。其实,对诗人而言,“暖暖”指的不仅仅是给予他温暖的情感,同时也可能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对四季轮回,阴阳交替的一个期盼,一个寄托,一种信仰……《秋歌》之美,美就美在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说不尽的“暖暖”。

夏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秋__》(改写版)和《秋歌》,准确地理解了暖暖的形象内涵。正是通过改写这个教学环节,巧妙地突破了理解诗歌形象内涵这个教学难点。

二、改写:突破诗歌语言赏析的难点

来自重庆市秀山县的罗云东老师执教 《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首诗歌的教学难点在于准确赏析诗歌的陌生化语言。为了突破赏析诗歌陌生化语言这个教学难点,罗老师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请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划出诗歌中你认为不合常情常理、不好理解的一些地方,并谈一谈它为什么不合常情常理。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然后交流。由此,引出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将诗歌中“陌生化”表达的词语替换成“熟识化”表达的词语。

ppt展示: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春》,思考:用什么词语去替换加横线的词语,使其意思表达明白易懂?

生齐声朗读。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按要求替换加横线的词语。然后,在各学习小组内展示、讨论,找出你们认为能准确、明白地表情达意的替换词语。改写时,请同学们关注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

ppt展示:

作者写此诗时24岁。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使爱情遭遇空前的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和反抗感,充满了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与渴望。

历经这一个学习环节之后,师生整合各组改写意见,在原诗的基础上作替换式改写:

春(改写版)

师:改写版《春》是多数同学的代表性改法。请大家齐声朗读改写版《春》,想一想:《春》与改写版《春》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

生:更喜欢穆旦的《春》,它的语言更具有诗歌的韵味儿。

师:说得好。在《春》这首诗中“诗歌的韵味儿”来自其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达。

“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觉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这段话的意思是将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中移出,通过创新性手段,重新构建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提升认知的难度,拓宽认知的广度,将不能引起我们新鲜感和美感的东西陌生化为新奇的东西,不断地给读者以新鲜感。

诗歌语言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延长了审美的时间,增大了审美的难度,极大地挑战了读者的常规思维,使陈旧的表达新意频出。比如“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没有什么比“火焰”更能恰到好处地描绘大自然春天的蓬勃和旺盛的生命力了;同时,诗人将常识中红色的“火焰”临时借用来描绘“绿色的春草”,取其形而弃其色,用火焰的熊熊燃烧之势和跃动的姿态来描摹春草成长的状态。又如“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土地是花朵赖以生存和获得养分的凭借,没有了土地,花朵将失去生命的依托。但诗人却用了“反抗”,似乎土地成了花朵的束缚和羁绊,将两者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处理成彼此对立。正是因为这样的新奇的处理,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宣泄得淋漓尽致。

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改写版《春》和穆旦的《春》,对诗歌陌生化语言运用上感觉的转移、形象的生动、内涵的丰富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正是通过改写这个教学环节,巧妙地突破了赏析诗歌语言陌生化特征这个教学难点。

三、改写:突破诗歌主旨把握的难点

来自重庆市璧山县的钟卫老师执教 《天狗》(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首诗歌的教学难点在于准确把握《天狗》的主旨。为了突破把握《天狗》主旨的教学难点,钟老师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ppt展示两个学习任务:1.默读《天狗》全诗,请大家保留原诗主语、谓语、宾语缩写成诗;2.放声齐读改写版《天狗》,从整体上思考:诗人在《天狗》(改写版)诗中想给我们表达怎样的主旨呢?

学生对照《天狗》原诗,按照要求改写。

ppt展示:

《天狗》(改写版)

我是天狗/我吞/我吞/我吞/我吞/我是我//我是光/我是光/我是光/我是光/我是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燃烧/我狂叫/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皮/我食肉/我吸血/我啮心肝/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是我/我要爆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改写版《天狗》,结合本诗创作背景,思考:改写版《天狗》中四个“我吞”、四个“我是光”的连续反复,七个“我飞跑”的间隔反复,使你感受到“我”怎样的精神品质?

ppt展示(创作背景):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生机。旧道德、旧礼教、旧专制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得到热烈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1920年,留学日本的诗人强烈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内心激荡不已,创作了此诗。

生:感受到“我”冲破旧有束缚,傲视一切、自由自在、一往无前的精神品质。

通过朗读改写版《天狗》,从修辞上的反复,句式上的排比,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锁定问题的答案,从一个侧面突破了把握诗歌主旨这一教学难点。

师:改写版《天狗》全诗29行都以“我”开头,“我”显得格外突出,这种史无前例的表达突出了什么?

生1:从抒发情感层面看,联系“我”字所带出的“动”的状态,突出的是“我”扫荡一切、摧毁一切的神奇的自我力量。

生2:从诗体句式层面看,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造成火山喷发式的奔突感,突出的是“我”横空出世、主宰一切的形象。

生3:从抒情主人公地位层面看,突出的是“我”的主体地位,自我觉醒、自我张扬的“我”被凸显了出来。

改写版《天狗》只保留主、谓、宾,主语“我”当然就显得格外突出,“我”字所带出的“动”的状态,“我”字所构成的连珠式排比,“我”字所突出的“我”的主体地位,这些就更容易被学生觉解,这样就从另外一个侧面突破了把握诗歌主旨的教学难点。

师:连缀诗句修饰部分的名词(月、日、星球、宇宙、X光线、Energy、烈火、大海、电气、神经、脊髓、脑筋),它们属于当今哪些学科的专用名词?五四时期的诗人郭沫若把它们写进诗歌有什么意义?

生1:这些词是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专用名词。

生2:表达作者传播科学、民主、文化新思想的急切愿望。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改写版《天狗》和原诗《天狗》,采用问题导学法,教者还从诗句的修饰语(文本次生信息)入手生成问题,从而让学生把握《天狗》主旨的另外一个分支。

现代诗歌教学运用“改写”之法去突破教学难点,这是师生课程建构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外在体现:第一,想要达成改写原诗的目标,则必须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理解进而创编,这是课程整合的教学行为;第二,课程建构需要发展师生的语文高阶思维能力,改写原诗需要介入“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能力,这正是发展师生核心思维能力的教学行为;第三,改写版诗歌与原诗构成对比,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就能比较容易地达成突破诗歌教学难点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天狗原诗现代诗歌
天狗送的纸牌
峨眉山月歌
天狗吃月亮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天狗吃地球
天狗望月
改诗为文三步走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