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彰显汉字文化魅力

2019-01-30 14:03邓丽珍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形旁字义词义

邓丽珍

大多数同行或专家都很“重视”文言文教学,因为文言文知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导致教师们迫切地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言文短篇,希望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的积累过程,达到强化高考知识点的目的。长久以往,文言文教学真的达到质的飞跃了吗?“听写”本来是语文课堂再正常不过的教学环节,可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了,于是有人呼喊:汉字危机来了。然后很快找到了“元凶”:电子产品的普及,让人提笔忘字。事实上,提笔忘字主要是社会人士,在校高中学生还不到提笔忘字的程度,但高中生写错别字的情况倒是较常见。社会是在进步的,我们不可能拒绝使用电子产品,也不可能阻止学生使用“火星文”。那么教师该拿什么来与那些新潮的“文字”媲美,我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依据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成就感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内外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师生应该通力合作,做到以下几点:

一、师生少些功利心,方能改变现状

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围绕高考考纲,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复习)什么,由此而来割断了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破坏了知识网络的完整性。例如“看图识字”,大家认为那是小学阶段该完成的任务,除了文言文复习——实词词义推断,用三两节课之外,识字知识基本不再在课堂出现,而交由学生平时去积累。然后,又匆匆赶知识点,因为教师采用了这些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显得急于求成,总想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捷径,结果是反复做题,企图在高考中“遇见”在题海中出现的题,但事实证明机会是微乎其微的,也就说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数停留在低效状态,结果大家都很急。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态好,才能走得更远,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采用快餐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累坏不说,学生也不可能“吃得好”。要让学生更准确地书写、使用汉字,应该从感受汉字文化开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二、学会给汉字“看相”,能巧解字义

汉字从每一个字的创造到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深层地承载了华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小学阶段的看图识字,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也很实用,虽然现在的汉字已经很难看出它与图画的联系,但我们仍然能透过汉字的“长相”,给大多数汉字找字义。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实践去检验以上理论 (经验),让学生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实现古为今用。学生分组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摘录带“贝”字的汉字,结果发现带有“贝”字的字有很多,如贷、贫、债、贪、贿、账、购、赊、财、贼、贿、贵、赎、贸、赚等等,而且它们的字义都跟钱财有关,贝壳怎么跟钱财有关了呢?如果我们学生理解了它的文化背景,那理解起来就太简单了。当时大海里的“环贝”、“虎贝”,因其数量可观,光洁靓丽又不容易腐朽,曾经是中国和世界其它有些地区最早使用的规范货币。据考证:殷商和西周前期广泛使用贝币,流通时间超过一千年。由此可看出“贝”曾经承担货币的角色,所以大多带有贝字的字跟钱、经济扯上了关系。所以,当在文言文中出现“责”通“債”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高考题目“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学生懂得“贾”、“比”的字义,理解句子意思就不在话下了。

又如:缕(丝线、麻线)、绫(有花纹的丝织品)、绢(生丝织成的丝织品)、结(打结)、缆(系船用的粗绳)、练(把丝麻或织品煮得柔软而洁白)、绊(拴系马足的绳索)、缧(捆绑犯人的大绳子)等带“纟”旁的字大多也跟丝线、绳索、纺织品有关。因为“纟”(糸),其古文字像一缕丝,属于象形字,它在作偏旁时多数作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当时麻绳、丝线是最常用的捆绑工具,丝线能编织成丝织品,所以带有“纟”的字也常有捆绑之意。

三、懂“会意”可“意会”

我们为什么会写错别字,因为没有理解字义,从小就只是照葫芦画瓢,只知道读音,还有大概长相。其实,懂些会意字,可以少很多“误会”。高中学生怀念初中生活,可是“初”字写错的,并不少见,他们都写成了“礻”。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辨认:“衤”与“礻”写法是不同的,而意义也截然不同,“礻”多与神明、祭祀有关;“衤”多与衣服有关。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查阅字典,自己去总结规律。 “即将”和“既然”,学生也常“既”、“即”分不清楚,因为左边字形是一样的。事实上左边的字形像一个器皿,右边的字形是代表人形,但“开口”不一样,“即”是靠近器皿,表示准备吃,引申为靠近、立即;“既”人的嘴背离器皿,表示吃饱,引申为完毕。会意字,一般是多个图形的组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图识字”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学生通过查阅 《现代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以总结出学习汉字的规律,再有教师的科学指引,书写水平与表达能力也会提升不少。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习近平主席也一再强调“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认为要“把古代经典文化嵌在学生脑子里”,应该先让学生拿到打开经典文化宝库的钥匙,这个钥匙就是掌握汉字文化。这个过程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说教,而是多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收获学习汉字文化的成功感。

猜你喜欢
形旁字义词义
你知道形声字吗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形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优势作用*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贷”与“货”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