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9-01-30 14:03徐质银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清照弘扬古诗词

徐质银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悠悠岁月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各个领域,高中语文教材便是其中之一。科技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转变了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鼓励他们传承那些精神智慧,继承那些文化瑰宝,进而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目标,这是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对此,笔者凭借多年的教研经验,简要阐述几点看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元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最具传统文化特征的,教师要弘扬古诗词文化,给学生鉴赏美、体会美、创造美的机会。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情感价值观念,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学科成绩的不断进步。其实,民族的传统精神直至今日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个中精髓,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顺势提高传统文化的弘扬价值。比如,学习《声声慢》这篇古诗词的时候,全词围绕“愁”展开讨论,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加强了愁绪的渲染。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第一步,明确认知目标。要求学生上网搜集一下李清照的相关资料,从而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从这一方面体会词作风格上的具体变化。第二步,树立情感目标。应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显性层面,争取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中,去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与李清照的孤高灵魂。第三步,学会整体感知。可从诗歌欣赏的角度思考问题:1.怎样入愁?2.怎样品愁?3.因何生愁?加强学生有效诵读,教育他们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学生品味了诗词的真正内涵,人生态度才会得到应有启发,弘扬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组织学生积累知识,培养正确情感态度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构建一个优质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展示他的才能,最终放飞自我。比如,积极组织演讲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接触传统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再如,借助一些国学经典导入教学、拓展教学,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产生强烈的自主阅读、探究学习兴趣。常见的国学经典包括:《归去来辞》《荆轲刺秦王》《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在实践中阅读积累,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能传授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才价值,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到绝对的优势地位。

三、传统文化实践结合,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不光体现在书面文字上,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对于高中生语文思维的活跃、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科成绩的进步都大有助益。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工作,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鼓励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用于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感知语文知识的学习乐趣。比如平时多读文言文或者古诗词等等。其次,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强感悟的同时形成长久的记忆。最后,让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提高学生主体的优势。比如,根据思想道德文化的具体要求,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及时改进各种不足等等。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教师仍需研究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构建全新的素质教育,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李清照弘扬古诗词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