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采药救孙”,筹善款不能靠“编故事”

2019-02-02 04:16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悲情善款实事求是

“何春元踩着晃悠悠的岩石,费力拽着藤蔓(此处指的是药材‘米丧藤),背回家后切断、晾干,赶集时拿去集市上卖,半个月加起来能卖150元左右,顶多能给患有血癌的孙子买一粒药”“如果你想帮助这个家庭,请点击捐款链接……”日前,一组七旬爷爷“采药救孙”的图文故事引发关注。

文章中“悬崖采药”“半月换一粒药”等字眼组合在一起,让不少网友为之动容。感动之余,也有不少人解囊相助。可据红星新闻调查,这个悲情故事却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

据报道,“采药爷爷”何春元早已不上山采药,也并非在孙子罹患白血病后专门去悬崖“淘金”。故事背后的推动者,是公益机构“上善”和微博博主“马小马”团队,山崖采药的照片也是应推手的指挥摆拍而得。截至9月2日上午11时,已筹集到19万多元,而公益机构“上善”则收取10%作为管理费。

至此,基本可以确认“采药爷爷”的故事又是一次“悲情营销”。但令人矛盾的是,这个故事中,孙子罹患白血病需要筹款救治是真实存在的。因而不少人认为,核心事实并无问题,为考虑传播效果使用一些夸大和渲染情绪的笔法,无伤大雅,反正都是在做善事。但如果我们将这一事例推广开来,就会发现如果只有依靠“编故事”才能获得关注和帮助,那么事实上,社会救助的门槛也在无形之中被提高了。

(选自《新京报》2019年9月5日)

素材解读

1.呼唤信任。公众对公益活动的信任,是参与公益的重要心理基础。信任来源于真实,用失真的信息去博同情,消耗的是公益的根基。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长此以往,公益的信任基础被冲击、民众同情心被透支,求助者和爱心人士都將是受害者。

2.反对弄虚作假。编造七旬爷爷上山采药救孙子的故事来筹集善款,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欺骗了大众,玷污了慈善,为人所不齿。靠“编故事”筹集善款,尽管能获得短期效应,却抽空了公益的长远基础,害莫大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为患重病的小孩筹集善款,本来是一件好事,何必要靠造假去博得别人的同情呢?实事求是是我们优良传统,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

适用话题

呼唤信任 真诚待人 实事求是 事与愿违

猜你喜欢
悲情善款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钗头凤·痛悼爱妻
实事求是
“把善款还回去”彰显爱心循环之美
绿营拿花莲地震善款做文章
见证(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2013年全球奢华精品酒店帮助慈善基金筹款共计一百万美金
陈水扁“悲情奔丧”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