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得新颖之有个性色彩

2019-02-02 04:16韩爽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记忆农村文章

韩爽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现了“村村通”,脱贫致富的村民守护着绿水青山勤劳作,石桥河湾、稻田菜畦依旧,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里,他们编织着生活的梦想。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拥有了高速、便捷的生活,驱车驶过繁华的街道,留下一溜烟,又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时常回望能够安放心灵的田园。

请根据材料所示,对古往今来的生活方式有所思辨,并谈谈你的看法,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要求:确定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技法指导

所谓文章“有个性色彩”,就是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那么,文章怎样写,才能有个性色彩呢?

一、培养写作的思维个性

人的艺术视角历来都是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如果用在写作中,那么这种艺术视角或审美观就可以看成是写作思维。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很多同学都谈记忆移植带来的好处和问题,但有一位同学却通过一个没赶上记忆移植却生活在“拥有着霍金、盖茨之类的大脑”的时代的失业者的醉眼,观察“记忆移植”,谈了“酒后真言”。

二、鼓励表现个性的思想

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是很成熟,或许还可能不是很正确,但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还是有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文章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或许也是一种悲哀吧”。在不少“移植名人记忆,享受生活”的想法中,这位同学在文章中表达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

三、强调写作借鉴要有个性

写作方法的借鉴,也应该强调“个性”,即别人的东西能够充分为我所用,而我所用的东西带有我的特点。在一篇谈电脑对学生是否有影响的作文《取舍之间》里,作者把逻辑的“三段论”用到了文章布局中,在阐明观点之前先确定一个大前提,譬如“任何事物都是有得必有失”“舍弃,总是人们很难做出的选择”“我们常常沉醉于取的乐趣,却难以割舍”,等等。这种形式上的借鉴,使得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同时体现了个性。至于我们在作文里常常正例反用、反例设用、化用喻例等,那也是借鉴写作材料中个性的充分展现。

四、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我们要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请品味下面几段个性化语言:“不满足的人们行色匆匆奔向他们心向往之的快乐,从不留意途经之处的风景;而知足的人们则在前行的路上轻轻点开每一处快乐之源,让快乐围绕身旁”“取,一定要取之有道,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重要什么必要”“電脑没有思想感情,人和电脑共处时间长了,大致还不至于把头弄成方的或者脑细胞变成了小芯片”。

五、选用独特的形式

表现形式的独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文章结构能打破常规框式,不受一般开头、过渡、衔接、照应、结尾等常规所限制,文章结构完全按表达需要而灵活变通;另一方面,是指采用的文章形式与众不同,如标题式、诗歌式、日记式、书信式,等等。

六、斟酌取材的特色

一篇文章如果取材陈旧,拾人牙慧,甚至只将作文材料中举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似的记叙或描写,那么就难以显示出个性。只有取材不落俗套,从生活中采撷那些闪光的富有特色的人或事来写,才能写出个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扩展阅读范围,时刻关心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热点,多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取材储蓄充足的“材源”。

最后要强调的是,写作个性的培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二是应正确理解写作个性的培养是与勤奋密不可分的,作为创作主体,只有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才能在写作活动中体现出个性。

优秀作文

城市的繁华成就田园的风光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愈来愈多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向往着乡间生活。他们之所以希望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放飞自我,是因为城市的高速发展迫使人们加快生活的步伐,压力因此越来越大。如果城市中的人们放弃对高科技的研发,停止对网络数据的编辑,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停滞不前,乡村的田园生活也不会像如今般方便、美好。

鲁迅先生曾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城市也是如此。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体系并未建立时,并无农村与城市之分,随处可见的田地,随手可喝的泉水,都是人们共享的。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领导者特意想要提升某区域的经济,从而使其他地方仿效其经济模式,因此先行富裕繁荣的农村集市才逐渐成为了所谓的“城市”。

现在,城市中的人们羡慕农村有广阔的土地,有翠林竹山,有清新的空气,却不知在实现“村村通”之前,农民一心一意地想要走进城市的“朋友圈”。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的购物途径、养身健体的场所等,都是那时农民所渴望的。而正是城市飞跃的进步,为乡村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与技术支持。倘若几十年前人们都留在乡村,得过且过地生活,那么还会有当今便利的乡村生活吗?还会有支持“村村通”政策实施的科研技术吗?

农村现在所用的4G网络,所饮用的自来水,甚至是保证夜晚照明的电力,都是在城市技术成熟之后,再传入农村的。再例如种植技术、各种种植工具,也都是从城市中的实验室里研制而成,再惠及全国农民。城市的存在本身就有为了制造更多便民的实物或技术,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作用。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现在,农村的生活越来越迷人,但我们不能放下城市中的工作,而跑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若每个人都只想享受,而不去奉献,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自私自利。

其实,农村的生活也并非每个人都能适应。在农村,我们也许能食用有机肥种植的蔬菜,能呼吸清新的空气,能行走在一片油菜花丛中,但你可曾想过农民们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吗?每天闻鸡鸣而起,顶着烈日,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耕种;用肩膀挑起一担又一担的石子,铺好通往城市的路……而这些都是我们城市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农民也并不是一味地种植,他们还肩负着保护祖国绿水青山的责任。

只有城市中的人才越多、资金越充足,国家的科研技术才会日新月异,并且只有城市引领国家快速发展,乡村的风光才会愈发迷人。所以,让我们在该奋斗的时光里,安心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

以“城市的繁华成就田园的风光”为题并以此立意,角度独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分析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长与遗憾及城乡的相互依存与共荣,很好地完成了命题要求的任务,切合题意。作者从历史、因果、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偏重于讨论城里人的生活取向,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取材贴近生活。语言优美纯熟,句式丰富灵动,结构严谨。思维全面客观,可见纯正与大气,胸襟开阔。

猜你喜欢
记忆农村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