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模式化探讨

2019-02-02 04:13王芳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胎教意识家庭

王芳

摘要:家庭教育课程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有针对地开展。从胎教开始,提升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科学开展早期教育活动,到了学龄期,家长需要明确家校的界限,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沟通畅通的情况下,重视社区、生活的教育意义。在开展方式上,需要协调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等机构和资源,普及心理学、儿童发展关键期基本知识,解决家长育儿过程中的焦虑,做好父母情緒管理。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218-01

1家庭教育课程开展

1.1家庭教育的起点从母亲胎教开始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在社会变迁中对儿童的种种行为拥有新的科学的反应方式和应对之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自孩子在母体之内就已经开始。这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就有了记载:《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太任在怀孕之时遵守礼法,保持仁爱祥和的心态,感受万物,由此让胎儿得到影响,受到良好的孕育,从此,胎教在我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太任作为中国胎教第一人,实为家庭教育的先驱。

1.2家庭教育的根本从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出发

1.2.1父母家庭教育意识现状

太任之所以能够施以胎教和她本人所受的教养是分不开的,但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呈现了水平参差不齐的差异。家庭教育水平与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家庭教育意识又与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父母受教育水平、职业、收入等密切相关。只有保持清醒的教育意识,树立做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儿童建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从而影响儿童人格修养,懂得做人。

1.2.2如何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

社区活动,普及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首先需要向父母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知识。父母首先需要明确,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培养安全型依恋关系开始。

儿童早期的依恋关系具有焦虑缓冲和身体保护功能,对于儿童日后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依恋是婴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使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年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脚。

而建立安全型依恋更加能够引导幼儿进行对世界的探索。儿童的安全依恋关系主要取决于抚养者对于儿童诉求的敏感性和及时响应性。这对儿童以后人格完善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的认知、智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可能使自身成为进取和聪颖的人。

因此,通过开展社区新父母课堂活动,普及健康人格模型,对父母和抚养人施以心理学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懂得照料(0-1岁)婴儿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从出生便得到父母或抚养者所给予的有规律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孩子的需求敏感及时准确地回应,孩子会感到有安全感,对抚养人产生信任感。一个具备基本信任感的人长大后就有能力去信任。

科学早教,普及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关键期,建立自我效能感。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其自身身心发展特点,而本身的关键期发展快速,并且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早期性。《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长指导手册》,为家庭学习及新手父母提供了0-3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的参考文本。明确早期教育各个领域的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又促进了其他领域的能力发展。

特别是一周岁以后,大多数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自主性”的意识。他们感到有能力,是独立的,他们有了强烈的个人操控感,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生活活动中幼儿获得直接的成功经验,习得替代性经验,建立对自己行为的预期,认为自己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培养自信、自尊等自我效能感。

学龄儿童配合学校教育,继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开展家庭教育。随着儿童的成长,孩子步入了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父母接着就要配合学校教育,在孩子不同年龄段也需要再接受学校指导开展家庭教育,不断学习在社会变迁中对儿童的种种行为拥有新的科学的反应方式和应对之道。

此时的家庭教育课程以家校密切合作为基础。学校教育在体现意志、观念、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孩子教育的共同合力。在保证家校沟通渠道通畅的前提下,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在家庭中完成个体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养育社会化。社会化是规范儿童的行为,控制其不合期望的冲动的一种方式。社会化可以促进个体的个人成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_3_。

因此,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沟通畅通的情况下,重视社区、生活的教育意义,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

2可能的开展方式

2.1争取社会机制的完善——采取各种方式,提高父母教育意识

让父母建立起对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积极态度,对为人父母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

2.2完善家长教育的课程——必要的心理学和情绪管理法课程

在家校活动为先导,社区教育中心及市民学校为继续探索的课堂,缓解在育儿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开展情绪疏导课程,让家长学会情绪ABC法则;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学习方式,让父母对孩子的照料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2.3了解家庭教育的任务一明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界限,寻求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

按照布朗芬布伦纳德生态系统论,所有家庭都蕴含于更大的文化或亚文化环境中,而且每个家庭所处的社会生态小环境都会影响家庭互动和儿童成长。

不断甄别所在社会中生活教育价值和意义。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接受后物质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从而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不再注重消费对象本身的价值,转而需要认同孩子对消费符号的意义。社会家庭系统在面临多重变化必将影响我们下一代的成长环境。朋辈群体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另一挑战,父母在育儿方面需要更多的支持。

猜你喜欢
胎教意识家庭
胎教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家庭“煮”夫
胎教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恋练有词
消防意识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