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不如“秋动”

2019-02-05 06:13张钟爱
家庭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秋凉补水体质

张钟爱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然而专家提醒大家:秋冻不如“秋动”。

唧些人不能秋冻

从中医敛阳养阴的角度来说,很多冬天易发的疾病都不能冻。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病人的防御功能比较差,受到寒冷刺激后易加重咳嗽和喘息等症状。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冷容易导致人体血管收缩,严重时还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危及生命。另外就是胃病病人。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气来临时如果防护不当,会使旧病复发;溃疡病人受寒冷刺激后,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还有就是老寒腿病人,受寒会使疼痛加重。一些虚寒体质的女性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一定要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以免疾病侵扰。

其实,夏末秋初是秋冻的好时机,晚秋不宜“秋冻”。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体质好的儿童也可以秋冻,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使其逐渐适应。

唧些部位不能冻

头颈、肩膀、腹、腿冻不得。头部受冻,寒气入侵体内阳气走散,易引发一些基础性病症。脚不能冻,脚冷则全身冷,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引发疾病。腹部不能冻,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女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脖肩不能冻,脖肩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因而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不如让身体多动动

“秋冻”应因人而异,不如让身体多动一动。运动可促使人体骨骼肌产热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御耐寒能力增强,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锻炼时切勿搞得大汗淋漓,让寒气入侵人体;周身微热即可。另外,户外运动对提高自身免疫力有一定的益处,正确的运动方式有利于增强“自热”(自身御寒)能力。

建议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项目,如做操、登山、打太极拳、打羽毛球。锻炼要留有余地,不宜大汗淋漓。运动前一定要先让身体暖和起来,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热身更加重要,要防止关节等部位受凉。此外,运动补水必不可少。秋天本就干燥,运动所失水分会讓血液黏稠度增高,秋冬季节人体血管遇冷又会收缩,适时补水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要从秋天开始就进行耐寒锻炼,应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此才能起到增强机体御寒能力的作用。

猜你喜欢
秋凉补水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肥皂》等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秋凉晚步
秋凉天寒,乐氏同仁教您如何煲汤进补
秋凉未寒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