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须重视七防

2019-02-05 06:13孙清廉
家庭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暑热牌子本题

孙清廉

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特别是“白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稍不留意便会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其生理活动一定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笔者认为,秋季保健必须重视以下七防。

一记初秋防暑热 初秋尚在三伏之内,炎夏暑热未消,“秋老虎”肆虐,气候温度仍然很高,所以还要注意预防暑热的伤害。中午前后要尽量减少外出,在野外劳作要做好防护工作,要适当多饮水,防止中暑。

二记早秋防湿邪 夏秋之交湿邪当令,阴雨连绵,甚至是湿热交蒸,人感到肌肉沉重酸痛,身体如裹,最易诱发胃肠型感冒,或使风湿性关节疾病复发与加重。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伤人。人不要睡卧在阴寒潮湿之地,要尽量避免涉水淋雨;天气炎热大汗时,不能用冷水浇头冲身,出汗之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宜适当吃些山药、白术、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健脾燥湿的食品或药食两用品,防止与减少湿邪的伤害。

三记中秋防秋燥 中秋之后雨水渐少,气候的基本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较快,常使人出现皮肤干燥、鼻干口燥、咽喉痒痛、大便秘结、毛发脱落等症状。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大汗淋漓,致津液耗散。宜适当多吃些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预防便秘等作用的食品,如秋梨、藕、胡萝卜、白萝卜、荸荠、银耳、乳品、蜜蜂、芝麻、核桃仁、百合、番茄、葡萄、香蕉、甘蔗、苹果等,预防燥邪伤人。

四记晚秋防寒邪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层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晚秋天气渐凉,不但易引发皮肤皲裂、冻伤、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还易使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诱发与加重。所以要特别重视防寒保暖,随气候变化增添衣服。头、腹、背部和足部的保暖尤须加强,出门戴个头巾,胸背部加穿个毛背心,穿一双松软的保暖鞋,睡前用热水泡泡脚,都很必要。室内取暖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等发生。

五记长秋防秋乏 入秋后,由于盛夏汗多,阳气、津液外泄而造成的精气消耗一时还不能完全补偿;加之秋季雨多湿重困脾,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转凉,新陈代谢也渐渐减缓,故秋季易出现精神疲惫、四肢倦怠、睡意十足、呵欠频频的“秋乏”现象。所以,秋季一定要加强精神调养,保持乐观愉悦的精神状态;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强身健体,以振奋精神;科学安排生活起居,早睡早起;注意调整饮食,可适当安排进补,多吃些有益气健脾等作用的食品与药物,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山药、莲子、栗子、大枣、核桃仁、芝麻等,以增添机体活力,解除秋乏困扰。

六记暮秋防悲愁 秋令在五脏主肺,情志主悲。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易于悲愁伤感。特别是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秋风瑟瑟的景象,一些人特别是老人、在外游子等,最容易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悲愁的心绪。所以,秋季应重视培养乐观的情绪,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不使神志外弛。天气晴好时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多到室外晒晒太阳,或参加登高赏红叶及其他文体娱乐活动,努力消除悲愁伤感等不良情绪,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七防疾病 秋季不但是肠炎、痢疾、乙脑、疟疾、登革热等高发的季节,由于秋末与冬初气候变化剧烈,气温下降,也是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复发与高发的时段。所以,秋季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要重视搞好环境与室内卫生,加强灭蚊工作,防止与减少蚊虫的危害。另外,随着天气渐冷,还应特别重视防寒保暖,保持平和乐观的良好心态,重视适当的运动健身和预防性治疗,防范高血压、心梗、中风、肺心病等危险疾病的发生与加重。

智力冲关答案

第三块牌子。在本题中除了给出的五句话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这是真假话问题的标志性問法。当碰到这种问法时,第一步就是看题干中是否具备矛盾关系。而本题中会发现第一、第五与第三块牌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既然两边是矛盾关系,必然一边真一边假。题目已知只有一真,则说明二、四都为假;而一、五是不矛盾的,但本题要求只有一真,所以两者都假。因此,只有第三块牌子是真的。

趣味谜语谜底

胡黄连、白头翁

猜你喜欢
暑热牌子本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假如在职场竖起“我想”的牌子
Never Give Up Dreams
暑热之害重在于防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把人大代表的牌子擦得更亮
冰爽夏日派对
没听过的牌子才值得follw
秋天的故事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