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应用中成药

2019-02-05 06:13陈金伟
家庭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川贝母秋燥温开水

陈金伟

专家点评

秋季天气干燥,易患秋燥证。治疗秋燥证除可使用中药煎剂外,还可选用中成药。读者用秋燥感冒颗粒治疗秋燥感冒,是对症的。

秋燥感冒颗粒由桑叶、北沙参、麦冬、杏仁、川贝母、桔梗、前胡、山豆根、菊花和竹叶组成,具有清燥退热、润肺止咳的功效。临床上用于秋燥病、咳嗽无痰、口唇干燥等,以及秋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感冒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口服,每次1~2袋,每天3次。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用药期间忌辛辣厚味,宜清淡饮食。此外还可用二冬膏口服,每次9~15克,每天2~3次。

采用中成药治疗秋燥证的案例还有很多,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搜集并整理了几个选用中成药治疗秋燥证的案例,供有需要的读者朋友参考。

【通幽润燥丸】由麸炒枳壳、姜厚朴、黄芩、熟大黄、红花、当归、炒苦杏仁、火麻仁、郁李仁、熟地黄、地黄、槟榔、大黄、木香和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导滞、润肠通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胃肠积热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不通、脘腹胀满、口苦尿黄。

睡前口服,每次1丸,每天2次。孕妇禁用;年老体弱者、儿童、过敏体质者慎用。

【润燥止痒丸】由生地黄、制何首乌、桑叶、苦参、红活麻组成。具有养血滋阴、止痒、润肠通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热毒蕴肤所致的痤疮肿痛,燥结所致的便秘及皮肤瘙痒见上述症候者。

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2周为1个疗程。

或取鸟蛇止痒丸,每次2,5克,每天3次。尤其适用于贫血、月经不调、月经稍多的女性。对本品中任何组分过敏者忌服。过敏性体质者慎用。

【八宝惊风散】由天麻、黄芩、天竺黄、防风、全蝎、沉香、栀子、丁香、钩藤、冰片、茯苓、薄荷、川贝母、金礞石、胆南星、人工牛黄、龙齿等组成,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息风、定惊安神、开胃消积的功效。臨床上用于睡眠不宁、肠胃不适、不思饮食、气咳痰多、伤风感冒、胃气过多、呕吐乳及夜啼惊跳,证见肠胃燥滞、肠热便秘、小便见黄、烦躁啼哭、发脾气、生疮疥;或受风寒,伤风感冒、咳嗽流涕、痰多身热;受风热引起的惊风身热、手握拳头、坐立不安、夜睡惊;胃口不佳、饮食缓慢、多吃食滞、肚胀腹痛。

口服。未满半岁,每服半瓶;半岁以上,每服1瓶;3~10岁,每服2瓶,每天2~3次。温开水调服,也可用水、奶、稀粥等配合服用。

【祛痰止咳颗粒】由党参、半水夏、芫花、甘遂、紫花杜鹃组成,具有健脾燥湿、祛痰止咳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合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痰多、咳嗽、喘息等。

口服,每次12克,每天2次。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孕妇慎用;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忌用。

希望大家根据症状对症下药,必要时咨询医生药师。若用药3天效果不明显,应到医院就诊,或一开始就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猜你喜欢
川贝母秋燥温开水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川贝母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一株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贝母类生物碱分析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
去秋燥 吃啥喝啥很重要
养阴清肺汤治疗秋燥咳嗽22例
温开水的五种健康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