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白令海峡

2019-02-06 04:00远方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探险队员探险队北冰洋

远方

给你出个谜语:有一间屋子,不论你打开四面墙上哪一扇窗子,看到的都是南方,请问这间屋子在哪儿?估计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搞错了?这怎么可能?!其实这个谜语钻了一个小小的空子,如果正好把这间屋子建在北极点(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上,那不就行了吗?只不过要是真建这么一个屋子的话.还是有点难度的。第一,它需要足够小,因为北极点总共也没多大;第二,就算建成了也没法保证它一定在北极点上,因为北极没有大陆,全是北冰洋,屋子只能建在浮动的冰块上。

“上帝的礼物”——北极航道

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

在很多年前,因为恶劣的气候环境.北极一直被人们所遗忘。不过现在,人们的看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向北,直通欧美,“冰上丝绸之路”这一颠覆常识的场景即将成真。2019年5月底,中俄两家远洋运输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北极航道的商业化运作。多年的梦想照进现实。中科院测地所研究员郝晓光曾设计了一幅特殊的世界地图:北极圈赫然位于地图的正中心。这意味着,中国和美国都在对方的北方。

在这幅“另类”世界地图中,一架从纽约到北京的航班,通常并不会经过太平洋或大西洋,而是先往北经加拿大,穿越北极圈,再南经俄罗斯,最后抵达中国。科学界认为,如果没有冰层和浮冰,北冰洋原本应是北半球贸易的中心之一。作为北冰洋的两大门户——白令海峡和格陵兰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第一个来到白令海峡的人是谁呢?

北极航道的重要性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上航道便是一个国家的财产线和生命线。经研究发现,经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从中国上海到荷兰鹿特丹的航程为1.955万千米,但北极的“东北航道”将把这段航程缩短至1.61万千米。从中国到欧洲通过旧航道需要35天、875吨燃料油,通过北极航道只需25天、625吨燃料油,航时和燃料都缩短近三分之-l冰雪融化带来的“北极航道”,被俄罗斯一家媒体称为“上帝的礼物”。

印第安人为什么会在美洲?

考古发掘的情况证明,美洲大陆至今还没有发现猿人的化石,虽然是有了人类的文化遗址出土,但是已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所以,科学家们推测,美洲大陆的居民也许是从其他的大陆迁移过去的。根据研究,印第安人和亚洲的黄种人是同属于蒙古族的人种,可是,他们是怎样来到美洲的呢?

原来,连接亚美大陆的白令海峽大概在七万年前海面曾经一度下降,有一些地方露出地面而形成了“陆桥”,后来,“陆桥”又被海水给淹没了。于是,人们就推测,印第安人是在“陆桥”存在的期间,或者由于追踪野兽,或者由于气候骤变无法生存,因而从亚洲的东北角出发,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稀里糊涂地跑到了今天属于美国的阿拉斯加,之后自北向南,渐渐散居到整个美洲。

如果没有白令海峡的“陆桥”,也许美洲大陆的历史就要被改写了。

美洲也有甲骨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经过仔细的勘察,考古专家在美国西南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州,许多的悬崖壁上都发现了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字,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甲骨文是商朝时期中国使用的文字.却出现在美洲大陆,这可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了近3000年。

揭秘白令海峡

印第安人是不是商朝人的后裔?这个问题暂时还难以回答。不过,印第安人的祖先穿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大陆,这个结论还是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支持。白令海峡也成了古印第安人“横渡”太平洋的关键之“桥”。你知道白令海峡背后的故事吗?

为了彼得大帝的夙愿

1724年隆冬,彼得宫的喷泉哑然了。彼得大帝躺在病榻上已奄奄一息,但他依然牵挂着一桩未了的心愿。他把原籍丹麦的俄国航海家白令召到病榻前,任命他为探险队队长,命令他组建一支探险队,去亚洲的东端探索传闻中的“阿尼安水路”,即连接亚洲大陆与美洲大陆的海峡.并严厉地告诫他:如果探险没有获得应有的结果,不准再回到俄国。

白令在领到了彼得大帝的圣谕后,与另一位俄国航海家奇利可夫一起组织起了由70人组成的堪察加探险队。他们从圣彼得堡出发,先是骑马行进,后来因道路崎岖曲折,马匹无法驰骋而改为步行,后来又不得不乘船前进。

就这样,他们自西向东横穿了整个西伯利亚。在到达鄂霍次克前的最后500千米行程中,他们受到了大自然的严酷考验:西伯利亚的严冬降临了,由于纬度高,太阳只是在遥远的南方短暂地一露面就很快躲开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黑夜中。飞鸟走兽也已在严寒来临之时躲藏起来了。探险队在粮食储备耗尽后.只得宰杀用来拉雪橇的狗以供食用。直到最后一条狗被宰杀后,装载笨重器具、物资的雪橇就只得由人来拉了。这时,探险队离开圣彼得堡已经一年多了,艰难的长途跋涉,几乎耗尽了探险队员们的体力……

坚持,再坚持!

他们身体极其虚弱,由于长时间吃不到新鲜食物,大都患上了坏血病。饥饿、严寒和疾病.使探险队员接二连三地死去。还有一些队员则开小差逃离了探险队。坚毅的探险队队长白令,咬紧牙关,以身作则,激励留下的探险队员们挣扎着坚持走完了最后的500千米路程。当白令率领队员们通过岩石地区,在海岸边的斜坡上看到一望无际的鄂霍次克海时,他并没有像当年发现“温海”的哥萨克人那样欢呼雀跃。他已筋疲力尽,一下子瘫倒在雪地上。

白令率领的探险队不久又从堪察加半岛出发.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他们越过楚克奇山脉后,进入与美洲阿加斯加隔海相望的楚克奇半岛。然后又乘船渡过楚克奇半岛与阿拉斯加之间的海峡.到达了美洲的西北部。1740年7月.白令与探险队员们远远地望见了阿拉斯加山脉的主峰——海拔6193米的圣厄来阿斯山(现名麦金利山)。那终年积雪的山峰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

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海峡的猜想.终于得到了证实!

为什么叫“白令”?

在这段时间里,好多探险队员都得了坏血病,包括队长白令在内。一名生还的探险队员后来回忆说:“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我们的处境极为悲惨。那些奄奄一息的人常常躺在活人中间无声无息地死去。早上醒来一摸,才知道左右两人都僵僵地死了。可是谁也没有力气把死尸搬开,活人只能和死尸躺在一起。”

寒风夹着砂粒不断刮进洞口,残忍地折磨着探险队员。白令这时已衰弱得站不起来了,冷得全身颤抖。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到了尽头。他让人把他的半截身子埋进沙堆里,说:“这样可以暖和些。”

1741年12月19日清晨,以自己的毕生力量与生命实现了彼得大帝探险心愿的伟大探险家白令,平静地合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人世。幸存的几名探险队员挣扎着把他的遗体埋葬在雪地沙土中。人们为了纪念白令的功绩,把亚洲与美洲大陆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并且把白令病死的小岛命名为“白令岛”。

白令海峡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位于亚洲东北端楚克奇半岛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间。白令海峡长约60千米,宽35千米~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交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猜你喜欢
探险队员探险队北冰洋
跟踪导练(三)
潜艇冒出北冰洋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探险队长 DAKOTA CUSTOMS定制版牧马人改装
记忆里那条被遗弃的狗
闭海和半闭海制度——北冰洋是半闭海吗?
记忆里那条被遗弃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