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

2019-02-09 15:25张艳梅宋婷婷苏新英詹爱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口病降温输液

张艳梅,宋婷婷,苏新英,宋 英,詹爱琴*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手足口病(hand,foot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年~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1次。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其确定为丙类传染病[1],我科自2008年1月开始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现将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共751例,其中男465例,女286例,1~5岁患儿689人,5岁以上患儿62人,平均年龄3.15岁;主要症状有:(1)持续发热1~4d。(2)发热1~2d后出现皮疹,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圆形或卵圆形斑丘疹。(3)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疱疹,其出现时间与皮疹出现时间先后不超过24h。患儿平均住院5.8天。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密切观察病情,识别早期并发症和重型手足口病

2.1.1 护士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对病情变化随时关注,做好记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体温,需要时随时监测,并及时准确记录。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所致的手足口病预后较好,很少合并其他脏器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而EV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除皮肤黏膜疹外,还可合并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炎、脑炎、小儿麻痹症、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腹泻等。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高热、惊厥、抽搐、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胸闷、气急、脉搏异常、精神食欲差、嗜睡或睡眠后发惊、哭闹不安、末梢循环不良等表现,对有此类症状和连续高热超过3d、血糖高等有重症倾向的患儿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2.1.2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达到出入平衡,减轻患儿心肺负荷。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详细记录患儿输液量、药量、尿及便量等。每小时统计比较1次出入量,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医嘱调整输液量和速度[2]。

2.1.3 及时正确采集标本

患儿入院后尽快留取各类标本,用于病原监测。及时准确的采集咽拭子粪便及血标本,及时做出病毒型检测,对流行趋势有初步掌握,对病情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临床观察中,2009年病毒型检测出EV71型病例较多,因此,加强常见并发症先兆症状的观察与预防,并及时地给予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静脉用药护理

根据医嘱、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患儿情况严格控制滴速,根据情况用输液泵,保证用药效果。注意观察输液局部有无红肿、渗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确保安全给药。必要时给静脉留置针,以避免病情变化时延误抢救和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注意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3 发热的护理

随时进行体温的监测。当体温低于38.5℃的时候,我们一般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当体温高于38.5℃的时候,采取小儿降温药降温。如服用复方锌布颗粒,布洛芬悬液等退热药;高热患儿同时酌情遵医嘱给予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3]。患儿降温后及时更换床单和衣服,避免受凉。

2.4 加强口腔及饮食护理

患儿有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时,可用生理盐水加维生素C药液轻轻擦拭。患儿进食后,嘱家长用淡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布,以防止感染并软化结痂,减轻疼痛。应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饮食,以稍温凉为宜,不能过酸或过咸,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2.5 皮肤护理

首先必须保证患儿的衣物、被褥的清洁,衣服选择宽大柔软吸水性好的面料。床面要保持平整、干燥,减少对患儿皮肤进行各种刺激。勤修剪患儿指甲,皮疹有痒感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防止患儿抓破疱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大、小便,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6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带病毒者,在咽部、粪便、疱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并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传播。患儿一旦确诊,即予及时隔离治疗。预防参与手足口病(HFMD)住院患儿治疗和护理的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的HFMD病毒隐性感染[4]。严格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护理患者。

2.7 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后由于对周围隔离环境陌生,加上疾病所致躯体不适,因此,常出现恐惧,烦躁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此,对患儿进行全面的关心、爱护,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使其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此外,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活动,因此,应向患儿家长细致的健康宣教,消除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减轻患儿恐惧感,以利于配合治疗。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含病毒的疱液传播,属自限性疾病,临床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病区管理、注意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可降低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加强常见并发症先兆症状的观察与预防,并及时地给予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口病降温输液
动物降温有妙招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页岩气开发降温
颈枕输液袋
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