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9-02-09 17:5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经腹肌层肌瘤

王 静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是由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引起的。治疗方式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本文中为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选取收诊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子宫肌瘤病例,就上述两项术式治疗预后展开对比,旨在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80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选取,收诊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年龄范围为28~45岁,平均(32.6±5.8)岁,患者病症类型有肌壁间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位于26~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6.3)岁,患者病症类型有肌壁间肌瘤21例、浆膜下肌瘤1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方式。患者采取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在腹部正中切出约5~10 cm的切口,在腹腔视野充分暴露后,给予患者注射缩宫素10 U,在找到肿瘤凸起位置之后,将肌瘤从子宫浆肌层到瘤核切除,结束后为患者进行缝合,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感染[1]。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方式。患者采取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在麦氏点、反麦氏点以及脐上缘1~2 cm处做手术切口,其次为患者建立CO2气腹,保证患者的气压在14 mmHg左右,将腹腔镜探入患者体内。对于浆膜下肌瘤患者,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6 U,使用单极电钩切开瘤体,然后取出瘤体;对于肌壁间肌瘤患者,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后使用单极电钩将瘤体表面的子宫肌层切开,然后取出瘤体,术后开展缝合操作[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时,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具体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同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在SPSS 22.0中输入展开统计工作,手术时间等数据应用予以表示,施以t检验,并发症率应用(%)表示,施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子宫肌瘤病例除手术操作用时长于对照组外,术中具体出血量、住院天数经观察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手术操作用时(min)术中具体出血量(mL) 住院天数(d)观察组(n=40) 122.5±37.2* 78.6±32.5* 6.5±1.2*对照组(n=40) 112.1±35.2 105.5±36.8 8.2±1.5

2.2 并发症率

观察组术后仅肠梗阻1例,并发症率为2.5%;对照组肠梗死2例,术后感染3例,切口出血1例,气肿1例,并发症率为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人群集中于30~50岁女性,主要症状表现为子宫出血、疼痛、白带增多、腹部包块及压迫等,因此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恰当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在以往常见的手术方式多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可以达到切除病灶的目的,但创伤大、且恢复速度慢,效果不佳。而据相关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上,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方案对临床子宫肌瘤患者予以治疗,术中出血量少、创面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出现几率较小,在临床上值得一定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经腹肌层肌瘤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