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治疗周期中心理状况研究进展

2019-02-10 01:52李海英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体外受精生殖负性

李海英

(长沙生殖医学医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婚育年龄推迟、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增多、不健康的性生活方式及环境污染加重,使得女性生殖能力降低[1],不孕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辅助生殖的发展,越来越的不孕症患者通过寻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2]进行受孕。虽然行IVF-ET术能给患者带来妊娠的希望,但也使患者容易受到周围环境负面影响,加上IVF-ET治疗较高的费用、治疗周期长、低妊娠率环境给患者带了巨大的精神上的压力,使患者处在精神上的煎熬之中。

1 行IVF-ET患者心理状况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与正常生育妇女相比,不孕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情绪反应,如抑郁、焦虑、痛苦、内疚等,并可逐渐发展至严重的状态。长期的心理压力影响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家庭关系和生活质量,加重IVF-ET临床治疗的效果。通过了解行IVF-ET患者治疗周期中心理状况,从而改变IVF-ET治疗过程中不健康心理状态和行为,提升其认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与能力,是提高IVF-ET临床妊娠率的重要方式之一。

2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治疗周期前心理状况

张琼[3]等学者.对202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周期前,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发现焦虑、抑郁症状的筛出率分别为48.5%和56.9%。其人均住房面积、治疗不孕花费、丈夫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态度、受社会支持程度等因素均能对患者情绪产生重要影响,且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IVF-ET患者负性情绪在治疗周期前高于正常生育女性,研究显示,受多方面影响。

3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取卵、移植前心理状况

随着治疗的周期的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在取卵、移植前心理状态也表现出不同状况。学者郭启云[4]对200例接受IVF-ET患者治疗前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6.7%患者存在焦虑症状,46.28%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且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受治疗周期、用药操作不熟、穿刺取卵疼痛等有关,且这种焦虑、抑郁症状对患者对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和身心状况都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在取卵移植前阶段一方面面临着生理上的治疗压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能否成功移植受孕成功的压力使得进一步增加治疗的不确定性,影响治疗结果,导致最终失败。

4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移植术后心理状况

在胚胎移植后,同样患者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研究学者欧阳旭平[5]发现,随着治疗的逐步推进,移植后焦虑抑郁情绪达到最高水平。医护人员如何有针对性的对阶段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5 IVF-ET治疗心理因素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生殖内分泌系统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生殖功能和发育。生殖过程与生理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不孕所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影响激素水平,而激素水平的改变对排卵、胚胎着床等环节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负性情绪能够影响调节应激反应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调节生殖的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6]长期的心理应激情绪困扰能够激活HPA轴,导致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影响黄体期时长和排卵时间,并干扰胚胎着床和维持早期妊娠的可能性[7]最终对卵巢和子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而损害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临床应关注IVF-ET治疗患者的各阶段心理反应,改变患者对疾病性质的不合理和错误的认知,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等心理问题,对最终临床妊娠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医护人员,应从以下方面通过针对性干预来减少患者心理包袱,①加强健康宣教。②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③加强人文关怀。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促进临床工作开展,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体外受精生殖负性
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健康信息需求的节点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及应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多次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