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面颈部肿瘤术后放疗患者胃造瘘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2019-02-10 04:10黎容清江岱琪吕玉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瘘术温开水瘘管

黎容清,江岱琪,吕玉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广西 南宁 530021)

口腔面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1]。为提高疗效,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而放射治疗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甚至继发感染[2],如不及时干预,会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程度。有研究报道[3],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时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营养支持,能提高其对治疗的耐受性,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与内镜室合作,对18例口腔面颈部肿瘤手术后放射治疗患者行PEG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能按时完成放疗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48~67岁,上颌窦癌术后3例,舌癌术后4例,腮腺癌术后4例,口底癌术后2例,喉癌术后5例。所有患者均于置管后3天开始放疗。

1.2 置管方法

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瘘包操作流程: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垫枕抬高10 cm,放入胃镜后,通过胃镜看到投光点时将其定为穿刺点,对穿刺点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通过腹壁进行穿刺,将套针管置入胃腔当中,再将导丝置入,将全套器与导丝相连后,与胃镜一起撤出,保持导丝一端在腔内,再将导丝扎到造瘘管的尾部,把造瘘管经咽喉、口、胃等拉出腹壁外部。确定造瘘口头端部位与胃粘膜相贴之后把胃镜取出,在腹壁外用垫盘锁纽牢固定造瘘管,造瘘管留取15 cm,剪去多余部分,造口用无菌棉垫包扎。

1.3 灌食方法

置管后4 h开始灌注温开水50 mL,观察30 min,无不适后灌注营养液。营养液由营养师指导家属配制,营养液温度37℃~40℃,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 mL,灌注速度不能太快,每次灌注时间为8~10 min,每次灌完营养液后灌入温开水50 mL,冲洗造瘘管,预防营养液沉积在造瘘管内导致导管堵塞。两次灌食间隔时间不少于2 h。灌注食物时及灌注食物后30 min,患者保持半坐位或坐位,以防食物反流至误咽,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并用无菌棉垫包扎。

1.4 观察指标

留置管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灌食后胃肠道及造瘘口不适。

2 结 果

留置导管时间25~86天,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腹泻2例,腹胀、腹痛1例,导管脱出1例,导管堵塞2例,造瘘口感染1例。未发生消化道出血、误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 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 腹泻

本组2例患者发生腹泻,发生率11.1%,均发生在开始灌食第三天,可能与营养液的配制及保存不当有关。营养液的乳酸和脂肪过多、渗透压过高;营养液保存不当,细菌易繁殖;患者手术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可使肠道菌群失调,这些因素均可引起腹泻。金双歧对肠道产色平皿(ESBLs)大肠埃希菌在体内有除菌作用,在腹泻后暂停灌食物,静脉补充营养同时,给予金双歧每次2g,压碎,温水灌注,每日3次,3天后腹泻控制,先灌注30 mL温开水,观察无不适感,再灌注食物。恢复灌食前请营养师会诊,指导家属营养液配制过程中选用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按会诊要求搭配营养素,放置于4℃冰箱内存放,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灌食前营养液要煮沸,待温度合适再灌食。

3.2 导管脱出

本组脱管1例,是患者脱衣服时不慎拉出,可能与导管固定不妥有关。因此,嘱患者尽量穿开胸衣服,避免脱衣服时将导管拉出。用揉面胶带交叉固定造瘘管底部,以患者不感觉疼痛难受为宜。体外导管围绕造瘘管底部盘成一圈,并用揉面胶带分三处固定导管。另制作一个小布袋,缝上绳子,挂在患者脖子上,小布袋位于患者腹部前,造瘘管末端用塞子盖好,纱布包裹后橡皮胶圈绑好,连同部分造瘘管进布袋内。

3.3 导管堵塞

本组堵管2例,发生率11.1%。原因是灌注的食物颗粒过大造成。经揉压体外部分导管,再灌注温开水后导管再通。指导家属需将食物用搅拌机搅碎成糊状,不能含有颗粒,青菜也绞成汁。喂药时先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药物与营养液要分开灌注。每次灌注前及灌注后需用30~50ml温开水冲洗造瘘管,防止导管堵塞。

3.4 腹胀、腹痛

本组发生腹胀、腹痛1例,患者每次灌食完毕即感腹胀、腹痛,下床活动30分钟左右互缓解,可能原因是该患者体质较瘦、胃下垂、造瘘管放置过深,导管头端刺激胃壁,也可能灌食过量所致。因此,置管时需评估好患者体质。该患者经内镜室检查后,调整导管长度,同时嘱其每次灌食量减少至100~150 mL,灌食时取坐位,灌食后下床适当活动30min,以促进肠蠕动,灌食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经处理后腹胀、腹痛缓解。

3.5 造瘘口感染

癌症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皮肤切口感染。本组PEG造口感染发生率为5.5%,与文献报道相同[4]。置管后第18天,患者诉造瘘口周围皮肤痒痛,检查见瘘口周围有绿色分泌物,取分泌物细菌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分析其原因为患者手术、放疗口咽疼痛,反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导致菌群失调。用生理盐水清洁造瘘口周围的分泌物后,待干,将银离子藻酸盐敷料[5](60 mm×8 0mm)剪出一个Y型切口,造瘘管置于Y型切口中,敷料紧贴瘘口皮肤,外加有Y型切口无菌敷料包扎,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被分泌物浸湿,给予换药。按药敏使用抗生素,一周后再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结果为阴性。保留导管继续使用至放疗结束两周拔管,未再发生感染。

4 讨 论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经造瘘管灌食能保持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完好,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目的,虽然造瘘术后可能会发生一定并发症,但经及时处理能缓解。因此,口腔面颈部肿瘤术后放疗时吞咽困难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技术。

猜你喜欢
瘘术温开水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中成药治疗急性乳腺炎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瓶子自己瘪了
微创膀胱造瘘术与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