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与西部内陆省区市对外开放度的比较分析

2019-02-10 06:47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放度省区市内陆

李 勤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积极主导与市场经济的强劲驱动下,中国沿海地区通过发展经济与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协调发展。包括贵州在内的地处内陆的西部地区,因地理区位限制以及对外开放的意识相对不强,发展的步伐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如何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既是西部内陆地区后发赶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促进中国经济东西部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贵州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16年8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要求“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生态融合、成果共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为客观反映贵州近几年来对外开放的情况,选取与贵州同属祖国西部内陆的陕西、四川、重庆、宁夏、甘肃、青海六省区市,对2013年至2017年对外开放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一是厘清贵州连续五年的对外开放发展水平,二是了解贵州与我国西部同类型的内陆省区市相比,其对外开放水平处于西部内陆省区市的排名情况,三是分析影响贵州对外开放水平的相关因素。

本文选择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研发的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综合得分,即对外开放度作为区域开放度指标;该指标包括经济开放度、技术开放度、社会开放度三个一级指标。其中,经济开放度指标包括反映区域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贸易往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投资往来以及生产要素流动能力的相关二级指标;技术开放度包括知识获取、创新能力、产业化水平等二级指标;社会开放度包括了人员交往、信息流动、文化交融等二级指标[1]。区域对外开放指数的指标体系较为科学、深入、全面地反映特定区域的对外开放基本情况。有关的开放度数据来自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附录数据①。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加工整理与深入挖掘,以期反映贵州对外开放水平,分析出影响贵州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因素,提出相应的促进贵州对外开放的建议。

一、贵州省2013年-2017年对外开放度以及在西部内陆省区市的排名情况

分析一个地区连续几年的对外开放度指标及其增长率,可以比较准确反映区域对外开放发展历程与趋势,既能评价该区域对外开放度水平,还能预判区域对外开放态势。

表1 2013年-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对外开放度

分析表1得出,2013年至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对外开放度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陕西、四川、重庆、宁夏、甘肃、贵州、青海;各省区市的对外开放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68%、4.14%、3.87%、7.07%、5.72%、8.34%、-0.22%,可见,贵州的对外开放度五年平均增长速度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第一,反映贵州对外开放发展迅猛。五年间,贵州对外开放度平均为7.82,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第六位;贵州对外开放度平均水平为西部内陆省区市对外开放度第一名陕西省的45.68%,是四川、重庆开放度平均水平的46.32%、53.45%,说明贵州这五年平均对外开放水平严重落后于陕川渝。

2017年是贵州获批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后的第一年,该年对外开放度8.5,比2016年水平略有下滑,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第五位,略高于甘肃和青海,分别为陕西、四川和重庆当年水平的45.58%、48.02%、55.19%,仅为西部内陆省区市对外开放度平均水平的69.44%,表明尽管当年有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政策支撑,贵州并没有呈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态势。

从贵州对外开放度数据分析可见,尽管贵州对外开放发展迅猛,然而无论是历史平均水平,还是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起步的时期,贵州对外开放度水平在西部内陆省区市的排名均靠后,说明贵州对外开放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影响贵州省对外开放度的因素分析

1.经济开放度的影响

众所周知,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区域对外开放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开放度是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表2 2013年-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经济开放度

从表2可见,2013年至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经济开放度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贵州、宁夏,各省区市的对外开放度五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别是-4.93%、-2.87%、1.31%、-0.93%、-0.37%、0.90%、17.05%,贵州经济开放度平均增长率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第三,反映贵州在这五年经济开放度呈现持续的小幅稳定增长态势。贵州经济开放度在此期间平均为4.01,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第六位,但仅为排名第一的重庆市的28.93%,分别是四川、陕西的33.42%、41.99 %,表明贵州这五年的经济开放水平远远落后于渝川陕,不及其一半的水平。

2017年贵州经济开放度3.96,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末位,低于同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宁夏,分别为重庆、四川和陕西当年水平的32.17%、35.90%、38.60%,是西部内陆省区市经济开放度平均水平的51.97%,说明实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政策的当年,贵州没有出现经济开放的兴奋状态。

分析可见,无论是历史平均水平,还是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启动的初年,由于贵州经济开放度严重不足,导致贵州在西部内陆省区市的对外开放度排名靠后。

2.技术开放度的影响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区域对外开放度的重要构成指标的技术开放度,对区域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产生着非常重要影响。

表3 2013年-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技术开放度

从表3可见,2013年至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技术开放度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各省区市技术开放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87%、11.41%、13.61%、5.01%、3.64%、4.24%、-18.57%,贵州技术开放度平均增长率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第四。贵州技术开放度在此期间平均为6.27,虽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第四位,但仅为西部内陆省区市技术开放度第一的陕西之32.62%,是四川、重庆的开放度平均水平之35.22%、57.05%,不及陕川一半的水平。

2017年贵州技术开放度5.4,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第四位,高于甘肃、青海和同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宁夏,但仅为陕西、四川和重庆当年水平的25.76%、29.85%、43.17%,是西部内陆省区市对外开放度平均水平的56.78%。

分析可见,贵州五年来的技术开放度水平在西部内陆省区市排名居中,究其原因在于贵州近几年实施工业强省、大数据等发展战略,引入众多企业来黔投资,使技术开放度水平好于经济开放度。

3.社会开放度的影响

影响区域对外开放度的重要因素有社会开放,区域的人员交往、信息流动、文化交融所反映的文化开放融合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表4 2013年-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社会开放度

从表4可见,2013年至2017年西部内陆省区市社会开放度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陕西、四川、重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各省区市社会开放度平均增长率分别是2.85%、3.42%、6.93%、4.22%、5.44%、8.51%、11.42%,贵州这五年的社会开放度增长率为西部内陆省区市第一,反映贵州社会开放速度加快,对提升贵州对外开放水平起到推动作用。贵州社会开放度在此期间的平均值为14.02,虽然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末位,为排名第一陕西的57.70%,分别为四川、重庆的开放度平均水平之64.02%、73.17%,贵州社会开放度与西部内陆省区市存在一定差距。

2017年贵州社会开放度16.72,名列西部内陆省区市的末位,低于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宁夏,分别为陕西、四川和重庆当年水平的64.83%、67.39%、76.77%,为西部内陆省区市社会开放度平均水平的82.81%。

分析得出,2017年贵州社会开放度水平虽然在西部内陆省区市排名末位,但是其五年的社会开放增长速度与平均水平,以及2017年社会开放度与西部内陆省区市社会开放度有关水平的差距,明显小于技术开放度的相关差距。

三、提升贵州对外开放度的建议

从贵州与西部内陆省区市对外开放度以及经济、技术、社会开放度比较分析所见,贵州的对外开放度之所以明显落后于陕西、四川和重庆,关键在于贵州的经济开放度、技术开放度、社会开放度与陕西、四川和重庆相比,均在明显差距,尤其在经济开放度方面,贵州的差距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促进并提升贵州对外开放水平。

(一)用好政策支撑,提升贵州内陆开放水平

贵州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通过开放实现资源、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市场的能量交换,促进贵州产业链条延伸与能量的集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贵州落后的面貌。因此,用好国家政策支撑,积极调整升级贵州产业结构,不断地聚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实现产业链的重构与延伸,尤其是向扶贫试验区的产业链延伸,使优势产业发展内聚动力,具有强劲带动其他产业及向外辐射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形成不同的经济带和不同层次的合作平台,持续提升贵州贸易品质及内陆开放水平[2]。

(二)做好战略文章,提振贵州经济发展品质

在西部对外开放比较突出的四川省,2018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值达 1652.2 亿元 增长 24.4%,高于全国11.1个%,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出口总值已占全省总值1/3 以上,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28%,全省接近4/5的对外承包工程布局沿线国家。到四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有347家。四川通过一带一路获取的经济活力充分说明,贵州可借鉴复制四川成功经验,通过积极参与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全省经济发展提质升级,呈现不同层次与区域经贸合作共生共贏的新态势,更为多元的不同区域人文交流,不断促进贵州社会对外开放[3]。

(三)搭好开放平台,提供对外贸易服务便利

作为引领开放经济发展的各类保税区及开放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保税区具有向外辐射和向内链接的衔接功能,是区域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支撑平台。保税区拥有的若干自由贸易政策、保税加工功能,为保税区进出口贸易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各类开发区享有吸引国内外要素的各类优惠政策,具有集中资源打造的相对完善、优越的硬件条件,它们同保税区一样,也是开放经济发展的必备舞台[4]。因此,提升贵州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在“搭台唱戏”上下功夫,以现有的与即将获批的保税区与开发区为抓手,引入更多的高新企业入驻,以优惠政策便捷服务推动世界500强入黔经营,将贵州打造成为内陆经济发展新高地。

(四)建好人才体系,形成开放共享队伍保障

人才是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积极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助推器,加强贵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教育领域的合作,让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能够到贵州来交流学习,以此促进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技能、文化交融,使彼此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更加通畅。另外,积极进行人才政策改革创新试点,研究制定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黔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培养适合多边贸易投资的各方面人才,允许在贵州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贵州工作,实施个人所得税减免和创新创业奖励制度[3]。通过加大贵州社会开放,使贵州内陆经济开放具有更多的人才支撑及技术支持,从而做强贵州对外开放。

(五)筑好开放环境,营造竞争有序市场体系

对外开放中,适应对外开放的服务型政府的良好能力是对外开放环境的重要依托。政府依法行政,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树立诚信贵州、开放贵州、效率贵州的好形象。坚持适当超前发展,持续提高能源、交通、平台、信息等对外开放的支撑能力。积极培育发展对外开放中起桥梁及纽带作用的市场中介组织。积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和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做强贵州对外开放有更优越的环境。

注释

1.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开放课题组:《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人民出版社 ,2018年第1版,第341页-第347页。

猜你喜欢
开放度省区市内陆
复课
共性与个性:全国31省区市中医防治新冠肺炎方案大盘点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服务业开放度视角下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内陆移民(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全国部分省区市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座谈会在江阴市召开
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