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模式下高水平乒乓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以三所高校为例

2019-02-11 13:44顾莉亚叶捍军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华东理工大学深圳大学高水平

顾莉亚,叶捍军

(苏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04)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源自城市外部,却作用于城市内部发展的强有力助推手段,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被称为“国球”的乒乓球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世界瞩目。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乒乓球比赛开始倾向于在高校举办。通过对部分高校举办乒乓赛事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高校承办高水平乒乓赛事夯实基础,以推动高水平赛事在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拓宽科研渠道,为高校提升学校品牌形象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提升城市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成功举办的高水平乒乓比赛为研究对象,研究未来高水平乒乓赛事在各大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苏州市职业大学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苏州市国际教育园纸质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文献。

1.2.2 专家访谈法

选取国家乒乓球队资深教练、省市队乒乓球优秀教练员、体育局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高水平乒乓赛事的开展情况、基层乒乓球比赛商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2.3 个案分析法

借鉴深圳大学首创的“大学+专业队+赛事运营”的高端职业俱乐部模式,借鉴华东理工大学体教结合的模式,总结苏州市职业大学举办“乒乓球魔砺营选拔集训赛”的经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具有举办高水平乒乓球赛事得天独厚的优势

2.1.1 高校有着良好的宏观政策支持环境

我国在借助高校资源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方面有着明确的政策导向机制,对高校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持支持态度[1]。为乒乓球赛事实现与高校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乒乓球产业借助高校资源实现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1.2 高校师资力量助推乒乓赛事发展空间

近年来,高校的迅速发展为其自身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储备,各大高校基本都拥有一个以上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乒乓球馆(房)是基本配置。另一方面从高校师资力量来看,每所高校一般都有一名以上的乒乓球专业老师(以乒乓球为传统优势项目的高校甚至还有乒乓球项目教学团队、教练员团队),这些师资既保证了高校乒乓球教学体系相对完整,也为举办乒乓球赛事提供了大量专业的技术型、实践型人才,对开展高水平乒乓赛事的服务、筹备工作有着重要作用[2]。

2.1.3 高校科研工作对乒乓球赛事的需求

高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含金量的重要指标,只有通过有效项目的孵化、取得相关项目的支持,才能为增加科研项目的含金量提供必要支持。高校举办高水平乒乓球比赛,为科研工作者获得政府、社会资源提供了机会,也调动了高校教师参与乒乓球赛事的积极性。

2.1.4 促进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投入巨大,把高水平体育赛事引进高校并保证持续性发展,不仅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场馆的实际作用,满足观众观赛的需求还可以实现体育资源设施的有效管理,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既可以降低体育资源的维护成本,又对促进高校资源的分配改革有着重要意义[3]。

2.2 深圳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运营模式

2.2.1 深圳大学执行模式

2016年,深圳大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整合多方资源,首创“大学+专业队+赛事运营”高端职业俱乐部模式,和广东二沙乒乓球俱乐部签署战略协议,经省体育局批准后,广东银球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将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所有相关权益无偿整体转让给深圳大学,共同建设顶级职业球队“深圳大学俱乐部”,在参加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的同时还承担了超级联赛深圳大学赛区竞赛的双重工作。据了解,未来深圳大学还将进一步探索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以乒超联赛带动社会层面的活动和相关的公益活动开展。

2.2.2 华东理工大学执行模式

早在1988年,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家教委政策支持下建立了乒乓球俱乐部和训练基地,开始探索在普通高校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办学模式,深入贯彻执行体教结合路线。因此,华东理工大学被业内称为“文化球”的起源地。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下文简称“华东理工乒乓俱乐部”)不仅是乒超联赛的强队,还成为上海市教委推广的一块品牌。华东理工乒乓俱乐部自1992年起就多次组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锦标赛,多年来竞赛成绩长盛不衰。尤其是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在其体育馆举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更是囊括了七个项目中的六个冠军,金灿灿的奖牌不仅让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名声大噪,其培养运动员打“文化球”的模式也让国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2015年,在第十五届罗马世界大学生锦标赛上,华东理工乒乓俱乐部获得团体冠军;2016年,在第二十一届唐山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华东理工乒乓俱乐部获得男团、女团、混双冠军;2017年,在第四届西班牙世界高校校际运动会上,华东理工乒乓俱乐部获四枚金牌、两枚银牌、一块铜牌;2018年,第十八届雅加达亚运会乒乓球比赛上,华东理工乒乓俱乐部薛飞等获男团冠军;2019年,第五十五届匈牙利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华东理工乒乓俱乐部刘诗雯获女单冠军。《解放日报》曾载文《华东理工的“文化球”》,赞誉学校培养运动员和承办世界比赛所取得的成就。

2.3 苏州市职业大学举办乒乓赛事的调查研究

苏州市职业大学(下文简称“苏州职大”)作为一所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多年来在努力实现全面提升内涵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乒乓文化宣传活动,积极承担各级各类乒乓球高水平赛事。2017年,苏州职大举办江苏省球王争霸赛(苏州赛区);2018年,苏州职大举办江苏省球王争霸赛(总决赛);2019年,苏州职大举办了首届“魔砺营”少年儿童乒乓球选拔和集训活动,以及第二期“魔砺营” 少年儿童乒乓球精英特训营活动。苏州职大举办的赛事和活动,其规模逐渐由市厅级、省部级向国家级扩展。

2.3.1 积极参与世乒赛辅助工作

2014年,苏州职大学生成为苏州世乒赛“一唱成名·运动主打星”城市宣传曲歌手。2015年在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苏州职大的志愿者们活跃在竞赛、赛事服务、媒体宣传、交通安保等多个重要岗位,成为赛事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3.2 承办江苏省球王争霸赛

2017年由江苏省体育总会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爱乒才会赢”乒乓球王争霸赛,苏州赛区比赛、全省总决赛均由苏州职大承办。前来出席的嘉宾不仅有数位省、市级领导干部,还特别邀请了奥运冠军陈玘,这一盛况在社会上引起不小轰动。

2.3.3 协办全国魔砺营集训赛

2019年中国少年儿童乒乓球首届“魔砺营”选拔和集训活动,由中国乒乓球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全冠体育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苏州市体育局大力支持。“魔砺营”在选拔赛和排名赛中,在线观看人数达100多万,有4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客户端获得“200万+”的专题总转发人次。总体而言,该活动获得了500多万人次的关注,创造了少年儿童乒乓球比赛(集训)知名度的历史记录。

2.4 举办高水平乒乓赛事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2.4.1 提高学校组织能力、服务水平

1) 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参与高水平体育赛事,完善了高校承办比赛的技术、管理、服务以及组织经验,增强了学校继续承办各类赛事的信心和实力,充分展现了学校自身的服务能力,促进了学校对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加深了学校对社会服务内涵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就必然需要大量志愿者。在高校承办乒乓赛事,可以在校内轻松招募上百名学生志愿者。经过高水平赛事的锻炼,学生志愿者在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今后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积攒了有益经验。承担全国性体育比赛的志愿者工作,能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2.4.2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1) 提升学校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乒乓球教学氛围。高水平乒乓赛事在学校承办,为学校体育教师提供了亲身参与全国性比赛的机会,拓宽了教师的眼野,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模式,注重课堂教学与比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锻炼相结合。

2) 促进学生乒乓球社团、俱乐部活动的开展。经历过现场观看专业赛事以后,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有较大改观,乒乓球项目更贴近学生,校级乒乓球选项课、校园乒乓球比赛参与度、关注度等方面都有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赛热情明显提高,学生乒乓球社团参加人数有较大增长。

2.4.3 提升学校品牌形象,增强学校知名度

以苏州职大学协办的“魔砺营”比赛为例。集训期间,国家乒协副主席王励勤、国家乒乓球女队二队教练组长阎森、世界冠军杨影都曾来训练营观摩指导。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报道了“魔砺营”的集训,多家全国知名媒体、地方媒体都对此次选拔进行了宣传和报道。主流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苏州市职业大学”,增强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反响。

2.4.4 促进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合作交流

大型赛事的举办会带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产生新的商机。体育资源已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载体,一场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吸引多家冠名赞助商家的青睐[4]。在举办高水平乒乓赛事过程中,高校充分发挥赛事的媒介功能,与市政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拓宽了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交流的渠道,实现学校发展与地方、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

2.5 现阶段高校办赛中存在不足之处

2.5.1 部分师生对“体育经济”的认识存在误区

历来高校体育重视技能,不涉及经济范畴。传统教育思想认为,体育依附于高校教育,服务型体育教育成为其主要特点[5]。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仍然无法正确认识体育的意义,无法认可体育经济的理念。

2.5.2 学校体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从科学研究发展方面来说,高校普遍还没有形成大力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广泛性和自主性,多以借鉴和学习其他成功案例为主,对体育科学的理论性研究和创新性发展的关注和推行也不占优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高水平乒乓球赛事进校园,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高校将会承担更多的赛事。实践证明:高校举办大型赛事的模式切实可行,未来要多借鉴深圳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成功办赛、办俱乐部的经验,抓住机遇,持续推进高水平赛事的引进,保障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议

3.2.1 提高和完善高校体育场馆标准与管理水平,激发师生参与热情

要保证乒乓赛事在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各承办高校的体育设施要继续完善,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健身的乐趣。

3.2.2 切实把握新时代形势,强化高校对体育经济的正确认识

现代社会体育产业化和经济化将成为必然。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制定适合高校体育发展的模式,大力倡导高校体育经济,实现新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

3.2.3 深度挖掘乒乓球文化内涵,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借助举办乒乓比赛的机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举办校园乒乓文化展、学生(教职工)乒乓联谊赛、邀请乒乓明星出席活动等方式,激发师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推动乒乓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与发展[6]。

3.2.4 加大比赛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范围,提升学校品牌形象、知名度

成功的体育赛事是提升高校形象的有效推手,扩大比赛影响力成为首要突破口。除了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宣传之外,要以新媒体为突破,如借助赛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手段,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加大宣传力度。

3.2.5 加强高校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紧密联系,积极承办乒乓赛事

高水平赛事的举办及发展背后与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要善于借助政府平台,拓宽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交流,实现学校发展与地方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

3.2.6 增强企业、社会团体对高校乒乓赛事的关注度,扩大合作领域

创造良好的赛事环境,打造高质量的赛事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吸引更多的企业、社会团体参与高校体育赛事活动,发挥赛事的媒介功能,在多个领域为学校带来经济收益。

3.2.7 拓宽科研思路,增加高质量科研成果

高水平乒乓赛事在高校的举办,为教师获取一手的赛事资源搭建了平台,学校的专家学者要珍惜并善于利用机会,以校园体育工作和文化建设为视角,不断开发出新的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结出科研硕果。

猜你喜欢
华东理工大学深圳大学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深圳大学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签约共建产学研专用线站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 年分类总目次
华东理工大学等制备新型抗菌多肽聚合物骨水泥
华东理工大学研制可抗异物反应高分子材料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年分类总目次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The Dra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il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