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02-11 18:26黄秋香祝淑俊旺苍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9年4期
关键词:旺苍县普查种质

□黄秋香 祝淑俊/旺苍县农业农村局

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相对海拔380~2 281 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5℃,年均降水量920.9 mm,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山地气候明显。全县地域面积为2 975.864 km2,其中,耕地面积46 401 hm2、园地面积13 120 hm2、林地面积 196 221 hm2、设施农业用地面积215 hm2。2017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 713 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 047 hm2,粮食总产量达230 818t,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 715 hm2,产量达15 761 t[1]。旺苍县生态环境良好,地形地貌复杂,境内山、丘、坝兼有,农作物种类多样,区域性强,属于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2018年,旺苍县被列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县。目前,该项工作已全面结束,现对普查情况进行概述,对普查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旺苍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1 普查概况

旺苍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共出动人员110人次,总行程1 730 km,走访41次、30个乡镇、57个行政村、73名群众,采集数据81条,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

1.1 普查现状

普查了1956、1981、2014三个年度县内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系统、人口及民族、土地、经济、受教育情况等13个方面)、粮食作物种植情况、主要经济作物(油料、蔬菜、果树、茶、桑、棉麻等)种植情况。从1956年到2014年的59年间,旺苍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口从22.2万增长到45.7万;农业总产值从1 965.0万元增长到118 775.0万元(其中,粮食总产值从860.5万元增长到46 278.0万元,经济作物总产值从41.5万元增长到66 084.0万元);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从32个下降到16个,培育品种从17个上升到35个,作物种类未发生变化;主要经济作物地方品种从56个下降到54个,培育品种从6个上升到46个,作物种类变化不大(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均普查排名前5位情况)。

1.2 征集样品

征集到34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其中,地方老品种31份、野生品种3份。寄送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样品23份,涉及粮食作物11份,分别为八宝洋芋、巴山豆、五月花包谷(玉米)、刺包谷(玉米)、红包谷(玉米)、科金矮(水稻)、麻谷子(水稻)、苦荞、甜荞、薏仁、燕麦;经济作物6份,分别为苎麻、火麻仁、芝麻、高阳贡茶、老川茶小叶品种、土烟;蔬菜5份,分别为大头菜、空心芹菜、硬壳瓜、剩饭豇豆、魔芋;果树1份,为野生李[2]。

2 现状分析

2.1 普查的特点

1956年以来,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土地经营形式的变化,农作物种质资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地方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品种个数都在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二是地方品种的产量均低于培育品种,但多数地方品种的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三是培育品种种植面积、个数逐年增加,产量远远高于地方品种。四是南、北山乡镇的地方品种及野生近缘种农作物资源比交通、经济更发达的公铁路沿线乡镇更丰富,保存更完整。五是农民认知发生改变,在过去温饱尚未解决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普遍追求高产,因此,热衷于购买良种;如今,温饱已经解决,并向小康迈进,种植的农作物大多数能自给自足,农民对优质的地方老品种的保护意识有增强的趋势。

2.2 普查的意义

一是基本摸清了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从1956年到2014年近60年来的演变和消长态势。二是对征集的34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基本农艺性状调查,筛选出23份寄送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丰富了四川省种质资源保存库(圃),为农作物育种与基础研究提供了支撑。三是通过培训和宣传,相关部门、干部、农户对日渐消减甚至灭绝的农作物资源引起了重视,社会各界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2.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作物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加剧,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以及30年来未开展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导致全县种质资源家底不清、地方品种和野生品种等特有种质资源丧失严重[3]。二是样品征集难度大,块茎、块根、枝条等营养体容易腐烂,征集到的样品有限且不易寄送和保存。野生近缘种一般生长在森林里,那里地势陡峭,毒蛇、毒蜂、野猪等较多,不易采集。三是优异资源发掘利用严重滞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普查表的填写不能做到完全准确和详实,主要通过查阅《旺苍县志》《旺苍农业志》《旺苍统计年鉴》等档案资料,以及与老干部、经验丰富的农民座谈来完成,特别是1956年和1981年种植的蔬菜、果树等主要经济作物的情况记载很少。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种质资源保护意识

一是各级政府、农业、科技部门,通过下发文件、学习相关法规等途径,大力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相关人员明确各自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并定期发布工作进展,引起各部门的重视。二是社会各界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手段,向人们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意义,展示一些特色优势种质资源,提高人们保护种质资源的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4]。三是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侵占和破坏农作物种质资源。

3.2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分级保障原则,在统筹已有工作资源、条件以及支持政策基础上,将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切实提升保护能力;鼓励种子企业、科研机构、公益性组织等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开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5]。

3.3 创新利用途径,加强种质资源开发

一是按上级业务部门要求,有计划地收集当地地方老品种,将濒危、珍稀野生近缘种寄送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进行繁殖、鉴定、评价,充实国家种质资源保存库(圃),向育种家提供具有优异基因的育种材料,创制高产、优质、高效、广适、适合机械化等目标性状突出和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二是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当地具有食用、观赏、药用价值的地方老品种、珍稀野生种(如布福娜、淮山、彩色玉米等)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3.4 强化档案管理,加强种质资源信息保护

一是收集种质资源应当建立原始档案,详细记载材料名称、基本特征特性、采集地点和时间、种植农户姓名、联系电话、采集数量、采集人等信息,并将采集图片制作成相册、光盘保存,同时做好保密工作。二是将定案后的普查表、征集表全部归档,妥善保存。

猜你喜欢
旺苍县普查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旺苍县:助力返乡创业 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旺苍县农业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东西部协作助力旺苍县农业产业脱贫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