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019-02-11 13:06孙艳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方法与途径护理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摘 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氛围,高职院校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以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文章以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为例,探讨分析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介绍当前发展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人文素质教育;方法与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人文科学知识对学生个体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影响,在后天培养与教育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文化涵养、行为习惯和品质素养。人文素质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对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和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与专业、职业相适应的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实用性护理人才,为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一、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为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文素质是学生个体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国家立足世界各国的重要条件。换而言之,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和民族的道德走向。不管是个体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应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推进发展,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认为素养。当前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提升到制度层面,为科学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发展提供指引。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道德的人才,才能真正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三)护理专业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大健康事业的推进,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护理专业,逐渐形成“以患者为核心”的现代化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不仅强调护理者的护理技能,还强调专业护理技能下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在护理过程中强调注重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注重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患者或者不同的患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不仅符合教学理念,还是护理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准则。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从多个角度开展教育,将不同的知识与实践环境对比,为学生营造具有富足感的教学形式。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伴随医患关系的紧张化,治病难、看病难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背后是道德方面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关怀,从而严重影响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额,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加强认为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首先,对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我国高职院校护理教学普遍重视医学、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忽略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学科的教育与培养,由于课时紧张,课程设置偏重专业。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除了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外,缺少相应的人文知识。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人文课程,并没有依据医学的人文特性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兴趣,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性,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与专业课程缺乏内在联系,甚至严重脱节,专业课教师只传授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人文教师则缺乏专业知识。

最后,教学手段单一性。当前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开展人文教育,依然采用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看视频和专题讲座为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脱离实际生活,无法真正满足实践中提高护理者人文素养的需求。同时教学考核方式也过于注重知识测试,忽视对相关能力的考核,缺少对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未来,只有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教师方面

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传统护理教学中重视专业技能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护理教师。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将人文知识与护理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不利于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注重教学知识与人文素养培训的结合,老师为学生树立正面典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三)学生自身方面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入学前对护理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有些学生主要是为了未来就业或者听从父母家人的意见,在后期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普遍重视理论和职业技能,忽略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日常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缺少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精神,缺少积极主动性,从而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效果。

三、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改革课程体系

一方面,增加护理专业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容,满足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需求。例如,增加人际沟通、护理礼仪及护理伦理等知识内容,深入剖析护理学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护理学的社会人文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利用医学院特有的文化氛围,开展医学文化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人文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理論知识的灌输,更重视学生在实验、实训中的体验,教学中将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结合,采用开放式的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及角色体验教学,让学生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分别以患者和忽视两种角色来体验,通过亲身感受,切实体会到人文素质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二)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制

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以公正客观的教学考核制度,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建立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综合评价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开展情况;另一方面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文素质情况。采取多种考核方是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确保学生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对人文素质培养有着深层次的思考。

(三)加强师资培养,增强教师人文意识

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加强学生认为素质培养,首先要构建一支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一方面对现有师资队伍定期开展人文课程的进修,组织选送教师到人文社科院校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鼓励年轻护理教师攻读更高学位,不断丰富自身人文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专业过硬、人文素质高的教师,对外聘请有资历的社会学者或者有临床经验的护士长担任护理专业人文课程的专业,激励和引导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学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全面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推动护理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

(五)通过校企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志愿者的形式参加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为社区孤寡病残老人送去关怀,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认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到临床医院,通过见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机会,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将人文素养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仅更好的巩固和运用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还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人文知识融入专业理论与技能,达到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教育教学工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高职院校护理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其现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途径,以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翠玲.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7(13).

[2]李宁.浅谈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文信息,2014(05).

[3] 米婧.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

[4] 唐燕,邓海龙,赵程.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497(14):62-64.

[5] 史小慧.浅析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临床醫药文献杂志,2015(12).

作者简介:孙艳艳(1991.01- ),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基础护理学。

猜你喜欢
方法与途径护理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