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立足新媒体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2019-02-11 13:06王炎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新媒体时代教学改革

摘 要: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众多正面的帮助与借鉴,但其同样也是双刃剑,有利有弊,教师应当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提高思政教学效率。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学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思政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改革促进思政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思政新型教学模式的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学;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将互联网强大作用充分凸显出来,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主体。新媒体环境具有传播信息覆盖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学校在思政教学改革中,可借助新媒体环境,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思政教学效果,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一、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学的影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互联网,表明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愈发完善,其对于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在现今社会中已经成为基础连接,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自由,而尽管新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已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传播不可控,缺少过滤系统,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学生周围充满着各种诱惑,对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带来重要影响。尽管所有学校都在积极推动思政教学,但实际中网上的主流信息对学生思想影响巨大。因此,学校应当在信息时代下,深化教育改革,在思政课堂中应用更多的媒体资源展开教学,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应用新媒体教学,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优化课堂结构,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模式系统化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与教师实时沟通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交流的互动性与时效性,还可以通过网络化沟通方式敞开心扉,反馈自身观点与想法,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2]。因此,新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思政教育新的发展趋势。

二、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一)革新教育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理念至关重要,是人们对内在教学活动规律认知的体现,正确的理念教学对教学行为产生正面影响。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平等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淡化。其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主要是对其中互动机制的引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如在公共网络中思政教师发布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终端下载学习资料,让学习过程具有互动性。所以,思政教师应当革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主体”理念,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单项的教学输出模式,做好引导开发工作,优化语音、视频、图文等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积极文化输出由于价值取向,展现教师的指导组织作用,坚持学生为本,教学组织以讲解疏导为主,让学生主动对新媒体信息存在的负面性与正面性思考。并以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不同思想特点对思政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创新,发展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二)善用新媒体资源

思政教学渠道十分单一,学校中思政课程占据比例较小,教学并未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大部分教学内容开展以课堂为主,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并且,思政教学不能采用限制学生思维的方式,而是对学生思想动向正确引导,以教材内容为思政教学核心,通过引进多种新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学素材,扩充思政课堂的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有效贯彻落实思政教学改革。互联网中资源较多,资料来源广泛,涉及我国方方面面的信息,拥有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料,信息先进吸引,可为枯燥的思政教学添加多样色彩,提高思政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且,新媒体平台实时资讯较多,可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结合微课与慕课的趣味视频,消除传统课堂教学的疲劳感与枯燥感。

(三)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不断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更加开放,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为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完善教学结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应当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思政教师应当思政教学作为引导学生思想价值的过程,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由于心里变化对事物会产生猎奇心理与新鲜感,教师此时应当做好疏导工作,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思政”的模式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网红课”,通过新媒体的应用,让学生手机从“低头的诱惑”转变为“抬头利器”,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教师提供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后表达自身想法,注意考量信息自身存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融入更多新的时政信息,主要是由于滞后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有效促进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想认知偏差。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讨论视频内容时,视频作为学生思考的原始案例,若信息本身不是最新的时政要闻,学生经过反复探讨也不过是总结历史,而不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客观认知。教师负责倾听,收集学生多元思考信息,为后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教学软件,如“雨课堂”APP,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学生以弹幕形式呈现在课堂投影,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及情感表达,并对弹幕内容进行讲解辨析,提高教学效果。

(四)更新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应当以上述最新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学生讨论,掌握学生当前对社会发展主观认知,对学生形成的思想规律机制进行分析。教学评价与时代同步发展,注重优化与更新,消除学生在对思政内容裂解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以最新、客观的内容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面影响,提高教学时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软件发送随堂测试,积累“经验值”,并将其记录到学生期末成绩之中,改变以往的期末成绩一锤定音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思维模式等打分。软件完成任务较多可给予相应奖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解答学生问题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五)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作为思政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引导学生的路标,新媒体时代下,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其他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知识、教学理念,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媒体素养,以便适应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与方针政策,了解新思想、新理论,可开设相关讲座课程,聘请专业人士讲解新媒体特征,使用技巧,信息甄别方法等,并通过考核机制促进教师的学习。同时,思政教师加强掌握信息传播规律与特点,可建立教学平台,借助抖音、微信、视频等形式传播,制作学生感兴趣的音频与视频,传播思政内容,满足新形势下对思政教学的需求。

三、结语

綜上,文章主要从革新教育理念、善用新媒体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素养这几方面出发,探究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巨红.新媒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有效性提升途径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9,17(13):178-179.

[2] 巨澜,许贵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慕课视域的分析[J].理论观察,2019(02):54-56.

[3] 成星,陶帆,王丽芳.面向新时代、立足新媒体下的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71-72.

[4] 赵桂荣.基于新媒体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18-19.

基金项目:简称株洲市社科联课题,全称是株洲市社会科学研究院,株洲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株洲市社会科学成果规划评审委员会,项目编号:zzsk18106,《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法途径研究》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文章是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HY2019008。

作者简介:王炎平(1979.11- ),女,湖南南县人,硕士学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新媒体时代教学改革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