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琐记

2019-02-12 07:43口述人李文采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刻印科首届本科生
大学书法 2019年1期
关键词:陆先生学问书法

口述人:李文采(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刻印科首届本科生)

我家是农村的,1959年到杭州来读美术学院(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学了十年画。当时和现在不同,大学没有书法专业,大学老师黑板上写几个粉笔字也是很难看的。社会上也没有学书法的风气,年轻人都不学书法。我们附中毕业的时候,老师动员我考书法专业,我才知道要办这么个专业。

最早是陆维钊先生在那个高教会议上提出来的,说:“现在年轻人不会写毛笔字。日本书法代表团到中国来,说‘日本书法一直没断过,中国虽然是书法的故乡,但是继承书法呢,要靠我们日本。’”于是,国务院说要办书法教育,这是文化传统嘛,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先生实施。当时社会上没有这个风气,年轻人都不学书法。第一届报考的就十来个人,后来只考上两个,都是作文成绩比较好,因为陆维钊先生重视文学。

当时考专业我记得就是临帖,临几个字。主要是考古文方面,有古文断句,有填词。我们这一届也是语文老师向陆维钊先生推荐的。我倒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两个老师教过我拿毛笔的:一个是原国民党军官,另一个是北京大学毕业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也教过我,教的柳公权体。当时没基础,只是开了个头,后来就没有学了。那个时候要是一直学下去就好了。

真正学就是从读书法专业开始。陆维钊先生要把我们培养得像封建文人,诗书礼乐都懂。学王力编的《古代汉语》,作作文,一个礼拜现代文,一个礼拜古文。《古代汉语》陆维钊先生上。古文原来也是陆维钊先生,后来朱家济先生批改。现代文是章祖安老师批改。还有一个刘江老师是课外辅导。篆刻有三个老师:一个是朱家济先生。朱老师教我们刻那个吴派风格的,篆书也是他教。汉印工整一点,是聘请韩登安先生教。后来说他是“历史反革命”,所以没有聘请他,就请方介堪老师来教我们。还有一个老师是沙孟海,教古玺印章、文字学、篆刻史。隶书是陆维钊先生教,草书是潘天寿先生教。陆维钊先生因为是学校的(专职教师),所以他经常到教室来,我们教室有个大的砚台,我们磨墨,他示范示范。

陆先生开创高等书法教育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一个是要跟日本人比试。当时这个报纸上都发表了,书法是国粹嘛。还有一个是老师跟我们讲要做普及工作,一方面是要提高自己水平,另外一方面要推动社会普及,通过书法专业教育带动社会。我们学校是美术学校,学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画画和我们书法一样的,也要做普及工作的。万万没想到80年代兴起“书法热”了。那时候我很忙的,每天吃了晚饭就骑车出去了,到处去讲书法。当初杭州几个大学,都有书法协会的,学生组织书法协会让我去讲课,那是真正地做了普及工作了。

我本来是1968年毕业,因为“文化大革命”,推迟了一年。毕业后被分到浙北安吉县文化馆。1978年,沙孟海先生向浙江博物馆领导推荐,把我调到浙江博物馆。

沙老将我推荐到浙江博物馆,这个大家都知道。陆维钊先生也推荐,想让我回到大学里面去。陆维钊先生跟我没讲过,我怎么知道呢?我们学院一个政治老师王富年,我跟他关系比较好。1978年10月份,我当时在安吉文化馆,他写了封信,说:“增补教师的报告上面就是你的名字,你要做好工作,不要美院调而安吉不肯放。”而且叫我保密这个事情。浙江博物馆动作快,他在前,要是动作慢一点我可能到美院去了。

现在流传的一些资料说是陆先生教学的时候非常严格,最负责,因为他是科主任,他有责任感。当时考上去我和金鉴才两个人,还没上课,就到陆先生家里去。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夏天嘛,陆先生给我们两个讲:“你们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们的失败就是我的失败。”他是很负责的,不像其他几位老师,沙孟海先生、朱家济先生,他们是客座教授。后来看到朱先生给朋友写信,信中讲到,他当美院教授实际上不是很愿意的,是领导派他来的。所以他教学呢,也不督促,学生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跟陆先生比起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陆先生上课讲的东西多一些。文学课是他讲的,讲毛主席诗词的时候,他在黑板上画来画去。

陆维钊先生和沙孟海先生都不轻言创新。陆维钊先生有次课堂演讲,说自己好像要创新了,也许失败,也许成功。他脑子里那段时间就想要创新了,说明他有这个意识。我们学生当时学的时候没有讲创新,就临帖。现在书法兴起来,就要求创新。我的体会是这样,这个继承和创新是因果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就是你继承得越好越能够创新。为什么这样讲呢?创新不是求变嘛,法帖就教你怎么样变化了,但是这个变化程度肯定有误差,我认为创新就是个误差。误差有什么好炫耀呢?比如人家说我写王羲之《兰亭序》写得比较像,就是书奴了。书奴就是我嘛,我是书奴的代表人物。但每次写我都想写出《兰亭序》这个水平来,却不可能。有误差,你不创新反而不行,这个误差就像打枪打不中一样。

我从章祖安先生那里看到,说陆先生很严,但他自认为交了一份白卷,很不如意地做了个书法家,这说明什么呢?他是古典文学教授,其他一些老师都著作很多,但是陆先生相比著作少。要说他这个文学教授,应该是写了很多书啊,但是陆先生把精力用在书画方面、书法实践方面,他的著作就少了。历来就是重文轻艺,艺术就是有精力了去玩玩,读书人是仍然重视学问,艺术呢不当回事,所以陆先生也是受这个影响,说交了份白卷。实际上怎么可能是白卷呢?他书画大丰收嘛,就是重文轻艺影响了他。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想法,书法体现人的各个方面,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学问建树、性格气质等,讲得最多的是学问,学问不好字就写不好,学问好才能写得好。我认为书法和学问又没关系。我们(美院)附中在杭州的也不少人,经常开同学会。有次,金鉴才来开同学会,他跟我讲:“你讲书法跟学问没关系,陆维钊先生知道的话会给你一巴掌。”他代表陆先生给我一巴掌,我也没反驳。第二次又开同学会,金鉴才没来,我说:“上次金鉴才代表陆维钊先生打我一巴掌。陆先生肯定不会打我,还会赞成我的观点。为什么陆维钊先生说自己晚年交了份白卷呢?他这个书画大丰收嘛,为什么说是白卷?就是‘重文轻艺’,陆维钊先生就是觉得自己古文方面、著作方面没其他人多。那我说书法跟学问没关系,那么陆先生就没有这个遗憾了。”当时我们附中同学们都是画画,也没写文章,也没出过书,所以他们都比较赞成我这个观点。

我认为书法人人学得好,书法就是培养一个书写习惯,跟我们语言一样。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又花了功夫,跟讲话一样,人人都可以学得好。你看古代文人,个个都写得蛮好,当然有差别,但是都看得过去。为什么我们现在全国书法水平比不上古代呢?就是指导思想不对。研究生啊、博士生啊不是在书法本身去提高,而是去研究写论文,所谓书法美学。美学怎么讲呢?书法跟儒家有什么关系,跟道家什么关系,甚至跟中医什么关系,都讲这个东西。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不需要讲的。陆维钊先生是很重视学术修养的,但是他也没有讲过学问好才能学好书法这句话。

猜你喜欢
陆先生学问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一”的学问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书法欣赏
遇见你,是生命中最好的事
陆先生
裁剪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