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文化源流与当代价值意涵研究

2019-02-12 03:12张峻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8期
关键词:敬畏工匠精神

张峻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176)

引言

工匠精神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粹,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古代优秀的工匠们用他们的勤劳、朴实、智慧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杰出的手工艺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就意味着政府精神与人民群众的精神达成高度统一。它讲究敬业,它讲究严,态度严谨,工作严肃,要求严格,热爱所做的事,胜过这件事所带来的钱,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基本态度。

韩国中央银行在2011年时发表了一份名为《日本企业长寿的要因与启示》的报告书。书中指出,日本创业1000年以上的企业就有7家,有32家具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有3146家企业具有200年以上的历史,在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中,89.4%是中小企业,企业员工总人数不满300人。日本企业能在漫长岁月中仍然存在的秘诀是:细水长流、不追求眼前利益、诚信经营、专业专注、透彻的职业精神、超越血脉的继任者挑选、保守的企业运作等。此外,还有比其他国家更少遭受外界侵略和尊重手艺人的社会气氛,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素和体现。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源流

(一)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

古人一直就有“技近乎道”的观念。《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生活在社会中底阶层的劳动人认为,财富是一时的,一门好的手艺是一世的。受这种传统而朴素的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百姓都愿意学习一门手艺,使手艺日益精湛而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工匠精神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

我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谓,其中的“工”就是指工匠,即有手艺专长的人,与之相匹配的工匠精神,通常理解为工匠艺人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在职业素养上脚踏实地的一种理想精神追求。人类最初的手工劳作,就是制作如砍砸器、刮削器等的采集工具,猎网和弓箭的狩猎工具。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畜牧业和农耕开始兴起,人们需要制造出更实用的农业工具如鞭杆、系绳、木犁、镰刀等来提高劳动效率,这时候手工劳作就产生了。同时,工匠们还制造诸如蒸煮器、盛水器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佩玉和颈环等艺术饰品,充满艺术情调的陶塑,祭祀礼器与艺术饰品,还有譬如玉器、青铜器等等,充分展现了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

(二)古代“工匠精神”的文化审视

追溯工匠精神的思想根源,约前五世纪,《尚书》时代已经有“绝地天通”的观点,为远古先民提供了思想治世的基础。《礼记·大学》上说:“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这句话比喻在学习上应具有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朱熹的注解是:“切以刀锯,琢以椎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鑢锡。磨以砂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这是在赞叹特种手工艺的精巧,从中体会工人在加工时“切、磋、琢、磨”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可见,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制造玉器和骨器的手工技艺的精湛,且崇尚制作过程的专注、精致和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

二、工匠精神的当代解读

(一)树立工匠精神的价值观——从国家层面

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30年来,无数企业之星升起又陨落,但联想、华为、万科、海尔等一颗颗挂在天上的企业恒星,它们用自己的成功告诉我们答案。百年企业品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品牌是一种信仰!例如:乔布斯把电子产品做成了信仰,三星卖的也不是产品,而是对时尚科技的迷恋,当你的消费者对你的产品着迷时你还需要营销吗?当今,我国的主流教育在培养人的方面,通常推行应试和精英教育,过分强调白领和公务员教育,而对蓝领和特种职业的教育不够重视,远没有认识到培养合格“工匠”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距离“制造强国”和“创新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现代社会,谁能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谁的竞争优势就越大,谁才能永远在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从企业层面

1.敬畏自己的工作

敬畏是一种职业道德,是职业长青的基石,是自我实现的前提。体现在工作上就是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努力工作。无论多么平凡的工作,我们都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遵守工作岗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因此,只有怀着一颗敬业之心,坚定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向更高的职业理想道路上攀登。

2.敬畏是一种态度

敬畏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神圣事物的态度。孔子对于敬畏的解读备受推崇,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高尚的人,敬畏圣人的话。有了敬畏之心,做事就会有分寸,做到张弛有度,不触犯内心的底线,敬畏天命,就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敬畏高尚的人,就会向他们学习良好的道德操守,提升个人修养,敬畏圣人的话,我们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向真善美靠拢,心存敬畏才能更好地生活。

3.敬畏是一种文化思想

敬畏感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意思是凡是心存敬畏的人必定言谨身正,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不会出大的过失。敬畏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谨慎的态度。海伦·凯勒曾经说过:“把活着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三)忠于技艺、提升自我——从个人层面

1. 专精一门、独一无二

作为个体的社会人想要在社会中立足,长久维系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就需要专业技能上有独特的成就,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这里的重点在于“专”,你具有专业性,在一定范围内你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这样你才会更有价值。

例如,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更替,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20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态,成就了《玫瑰图谱》。他本人被称为“花卉画中的拉斐尔”“玫瑰绘画之父”,雷杜德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他的玫瑰成就了巅峰,无人与之相媲美。

2.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意在告诉人们懂得自知。了解自己活着的意义,自己到底想要一种怎样的生活,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抱一颗初心,就是生活最大的意义和成就。曾经有一位鞋匠说:“一个好的技工就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活出自我,提升自我。人生的意义应该是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灵魂,并将它延续下去。

我们应该保持自己对生命最深沉、最真挚的爱,找到自我,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让真正的自我延续下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四)利他之心、学会分享——从社会层面

1.长存利他之心

“利他”源于拉丁语alter,意思是有利于他人,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形式为了他人和社会利益,自己做出某些牺牲的思想、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给他人带来利益,实际上就是成就自己,孔子的“仁”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利他”思想。

例如,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所提倡的“利他”理念使京瓷连续50年盈利,他所提倡的“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的经营理念。将京瓷发展成世界500强企业,真正体现了“成人进而达已”,符合人们内心的愿望和社会的发展,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更大的价值。

2.学会分享

在信息社会,不去和人分享是没有办法得到发展的,分享,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越是分享越是富有。常言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能分享的人,能够得到更多东西。

在职场上,我们共享更多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精神层次的东西。雇主能够和员工分享想法,可以促进与员工之间的牢固性,使他们团结得更加紧密,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对于员工而言,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从而更真心的接纳这种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共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就会越办越好向更高更强方向发展。

三、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涵

(一)提升信仰 、积累生命厚重

稻盛和夫说:“短暂的成功靠能力,持久的成功靠人格!”这就是稻盛和夫著名的“人格=性格+哲学”理论。人的先天的“性格”,加上在成长道路上学得的,也就是后天的“哲学”,形成了“人格”。哲学的本质是一种信仰!

首位NBA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被世间称为“信仰创造奇迹”,2011年,在台北体育馆举行的“哈佛小子——林书豪篮球生命分享会”上他说:“信仰是我面对困难时最大的喜乐和勇气来源,帮助我走出低潮,重新找回对篮球的信心”。这里谈的信仰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一种信念,充分说明了信仰就是力量。

(二)热爱事业、成就梦想

一个人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梦想,什么都能豁得出去,甘愿为此付出一生,一个奋斗者的一生,就是不断雕刻自己、不断打磨自己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人的一生就是树立梦想、坚持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

案例链接——施华洛世奇水晶的传奇

施华洛世奇水晶的传奇,起源于丹尼尔充满智慧的不懈努力,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他靠着对水晶的热情、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用水晶雕刻出施华洛世奇事业的不朽功勋。丹尼尔就是工匠精神代言人之一,他从一个作坊的小学徒开始起步,通过认真、刻苦的学习,以及对工作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把最无瑕的水晶切割成最璀璨的珠宝,将之镶嵌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并把提供更高雅、更精致的产品的理念注入施华洛世奇水晶品牌里从未改变。

(三)心手合一、追求极致

亮出手心是一种真诚;掌心相对,是一种默契;心手相连,是千年的相濡以沫;心存温暖,则手心温暖,用心做事才能产生极致作品。日本的许多手工技艺是亚洲保存和发展最好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都来自于中国,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案例链接——寿司之神

在日本享有寿司之神美誉的一位老者叫小野二郎,如今有91岁高龄,捏了五六十年的寿司,一直专注于此。他将寿司做到了极致,比如做章鱼寿司,他为了让他的章鱼味道更加鲜美,每天会给章鱼按摩半个小时,从米醋的温度到腌鱼时间的长短,再到按摩章鱼的力度,小野二郎都亲自监督,你会感觉他在精心制作一件艺术品,食客们称赞为“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工匠用心做事,就会体现在手艺上,面对一件事情,投入你所有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和努力,只有用心经营,用心创造,才会赋予作品以灵感,使得作品达到极致完美的状态。

(四)注重品质、专注细节

工匠就是重视品质,品质是什么?品质就是顾客满意、符合标准、零缺陷。个人品质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内在驱动力。个人品质管理=做人的品质+做事的品质,它包括五颗心:善心、用心、细心、给予心、责任心。

案例链接——巴慕达

在进行产品开发的时候,注重样式和良好视觉效果给用户带来的感受,因此,公司对产品本身的投入相当重视,例如在开发最新款电风扇系列GreenFan Japan时,巴慕达GreenFan Japan对金属磨具进行大的投入,从最初的2500万到最后的7000万日元,对电扇边框周围微妙角度的调整,设计能左右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因此无论多么细枝末节的地方都不能忽视。

工匠就是注重细节,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有句格言:“神韵存在于细节中。”事物的本质其实是细节决定的,工匠是把每个当下做到极致的人,所谓细节往往都是那些我们觉得差不多、无所谓的地方,而到最后问题都是产生在这些地方。所以注重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德国制造”的灵魂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它包含着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态度。他们把标准主义、完美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奉为自己的信仰。这些文化特征根深蒂固,成为“德国制造”的灵魂根基,传承百年。

案例链接——泰来洋行

20世纪初,德国的泰来洋行在中国甘肃兰州承建了一座桥梁,1909年竣工,从当时合同规定的时间开始计算,保证桥梁使用80年,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该桥梁历经枪林弹雨但桥身却仍然坚固耐用,没有丝毫动摇的痕迹。到1989年,距离桥梁竣工已经有80年,德国专家专程去兰州对该桥做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到目前为止,这座桥梁仍然在正常使用。

中国有句古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是对平常心态、踏实沉稳的最好诠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古人的智慧告诫我们要拒绝浮躁,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守住本心,用一种冷静的心态剖析自己,看待他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伟大。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源流,思想萌芽,剖析了古代工匠精神的思想根源与文化内涵。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个人层面、社会层面深刻解读工匠精神当代的思想内涵,结合当下时代的特征,分别从提升信仰 、积累生命厚重,热爱事业、成就梦想,心手合一、追求极致,注重品质、专注细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等五个方面分析理解工匠精神的典型特征与当代价值,总结出匠艺背后的精神力量对当代的借鉴价值,唤起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新思考。

在当今社会,想要使“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就要懂得尊重工匠的劳动,营造良好的环境重塑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融合,更是一种坚定气质与坚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文化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敬畏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敬畏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