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

2019-02-12 11:56王珂
学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也开始从传统的单一化的职业教育向着新时期多元化、综合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向发展。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成效、强化高职院校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转化现有的办学理念,并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8-00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15

当前我国已经确立了在2020年之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须要重视各种创新人才的培养。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把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与实践当中的重要核心,也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和产业化升级的重要前提。相较于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新时期的高职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但要求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具备传统高职教学模式的性质,还必须要让培养出的人才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如何才能够让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性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创新的人格

创新的过程并非只是智性活动的过程,它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可以从中体现出人文的意义。比如说创新意识、创新动力以及责任意识等都是人文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的人格可以把这些非智性的人文因素进行有机的整合,然后进行深入的探索,并结合各种不同的心理因素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不但能够将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精神面貌全面地展示出来,而且对于创造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

(二)创新的思维

运用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在通常情况下,创新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独立性以及流畅性,而且还与敏感性思维以及元认知思维具有密切的关系。

1.敏感性思维。人们处在敏感性思维状态当中的时候会变得异常敏感,而且拥有浓厚的“问题意识”,并善于发现隐藏的问题与关键内容,对于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并勇于探索事物的内在价值与规律。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问题情境的构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敏感性思维,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观察力以及想象力。

2.科学批判思维。所谓的科学批判是具有强烈理性感知的反思情绪,这也是实现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当中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成果,那么就不能够真正达到创新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创新并不是说依据个人的主观臆断来突破、影响旧世界、旧规则,而是运用科学、理性的批判方式来对事物进行合理的怀疑与反思,反思的过程与内容具有强烈的自主性、自学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只要能够有效地打破现有僵化的思维模式,那么就有很大的机会摆脱既定思维的影响与约束,并让人们通过思维变化、角度互换的方式来培养新的思维方式与习惯。

3.元认识思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了解,是对于事物的自身规律、认知的特点和习惯的一种反思。而这一系列的过程还能够把原先隐性的知识结构与内容进行公开化、群体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将认知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掌握,不但可以学习与了解认知策略的相关内容,还能够把思维当中的个人习惯结合元认知的智慧以及重要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让自己体验活动并认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是相当重要的。

(三)创新的方法

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做到拥有深厚且实用性强的知识基础,而且可以将不同的学科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集成化处理,并把知识所产生的力量转变成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这要求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找到创新的方法。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育改革

(一)优化课程师资

1.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已经超过了65%。但是从大局的角度来分析,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沿用着传统落后、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极为不利的。相当一部分教师需要完成繁杂的教学任务,并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架以及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创新指导了。一个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帮助是相当大的,可以让学生更加快捷、稳定地学习,并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此外,教师并非只是被局限在一个传道授业的层而,他还是所有高职学生的就业向导与顾问。

2.高职院校应当要重视校企合作的方式,校方可以与当地知名度高、规模大的企业寻求合作,并从企业或者单位当中聘请一些具有优秀创新精神的企业管理人才以及一线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跳出课堂的框架,了解到一线生产中的具体情况,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实习与就业创造机会。

(二)开发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如果要培养更多的创新技能型人才,就应当要改变现有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重必修、輕选修”“重学科、轻活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与具体情况来重新设定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可选择性。当然,所选的课程内容必须要满足当前的社会实际,并及时掌握社会生产活动的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更新,为学生设置更加多元化、实用性更强的选修课与实践课。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过硬的实践技术,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与校外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合作,根据“产学研”的目标,把企业所需要的项目与内容纳入到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让整个院校所开办的课程都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确保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必须要重视对实践课程的研究与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养成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全面强化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创新性。

三、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三维一体”模式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当中应当主动、积极地与所在地区的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并构建出“三维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以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来完善与补充企业人才的不足。通过“三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进行紧密的结合,实现学校和工厂、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相挂钩的重要措施。

(二)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要结合“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时代精神,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教育机制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做好准备,并引导与帮助学生搭建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创业孵化中心。除此之外,每年还应当投入一些人力物力来帮助一些大学生去创业。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国内或者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授相关知识,设置创业项目并配套相应的创业基金,从所有的学生当中选出一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过硬的创新型人才去参加各种大学生教育创新比赛,培养、磨煉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模式当中应当要重视创新思维模式的渗透,并将发展重心放在创新技法的研究与指导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创新过程。在没有改变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可以设定一些创新创业的选修课。当然,也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拆分到其他的学科内容当中,并对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优化,结合启发式、合作式以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猜想,帮助他们理解创新的方法与内在规律。

(四)实践活动模式

实习实训以及社会实践等内容对于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高职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才能够体现出自主性与创新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巧,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创新激情。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机会,而且还为学生创新技能方面带来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创新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与设计,并重视实践活动中的功能性与实效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主题班会或者去工厂实地考察等相关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五)优化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往往特别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学生评价时也主要采用最终评价的形式,主要将学生专业成绩以及技能证书作为主要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学习、形成、发展这一过程的评价。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也应及时优化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采用综合性评价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和方法,从以往的以学生课程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转变为将学生专业课程成绩、出勤率、课堂学习表现、专业技能、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作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层次不断向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思考分析能力转向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评级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教师直接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试卷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通过不断优化和革新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想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师的规划与搭配,并重视学生在实践当中的创新思维,从开发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师资着手,重新优化现有的实践活动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并以“三维一体”模式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静.改革教学方法,推动高职院校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16).

[2]李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8).

[3]张保军.高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河北职业教育,2016(7).

[4]陈正权.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5).

[5]袁景翔,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规律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11).

[6]唐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研讨[J].教育现代化,2018(11).

[7]秦成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

[8]余靖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王珂(1974.5— ),男,汉族,湖南临湘人,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