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12 11:56司国辉
学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创新教育小学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创新能力启蒙的阶段,在此阶段进行创新教育的培养尤其重要。小学生形成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思维的各种形式,若在该阶段能够适时地引导,就能够很好地刺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

关键词: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8-00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55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小学教育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包括审美、心理、思维等在内的其他能力的发展。

创新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以往的研究讨论得多,实践得少,甚至有些研究与教育实践完全脱离,这是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相悖的。会宁县柴门小学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索,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技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契机,由此总结出一套适合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方法。

一、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是小学创新实践的重要抓手。在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中,柴门小学一直在努力探索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类课程体系,努力让创新课程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地生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最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建构了以下三类特色课程:基础性的创新类课程、拓展性的创新类课程、探究性的创新类课程。

(一)基础性课程是营造创新氛围的第一步

基础性课程目的在于科技创新知识的普及,该课程以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有趣的科学知识为载体,在课程中设计一些初级的创造性元素。这样的基础性课程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得科技创新面向全体学生,打破了原有的“少数人创新,多数人观望”的局面。

(二)拓展性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

拓展性课程是以各类的创新类社團为载体,这些社团能够将学生的创新理论知识实践化,让创新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些创新类社团包括电子控制社团、航模社团、广告设计社团等。扩展类课堂极大地激励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队伍中来,从而形成了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创新氛围。社团的指导教师只是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创新项目,提供一定的创新素材,之后由学生自主设计与完成各类科技作品。

(三)探究性课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保障

探究性课程是学生创造能力形成的重要保证,探究性课程是在基础课程以外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科学而系统的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尝试着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猜想。学生在亲身参与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科学的品质。这为学生耐心、细心和严谨品质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忽视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柴门小学一方面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注重创新人才的激励和培养制度;另一方面,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帮助教师搜集并整理小学各科教材中有关创新的各个素材,从中选出合适的创新题材,形成小学创新教学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一)促进教师科技创新的专业化发展

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是学校持续高效进行创新的重要保障。柴门小学建立和健全了符合学生发展的创新体制,建立了科技创新组,使科技创新常态化。科技创新组由校长牵头,专人负责,遇到疑难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策略。科技创新团队每月开展一些小规模的科学研讨,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的实践研讨。研讨组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这有助于科技创新教育横向开发、纵深发展,增强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二)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科技创新教师

科技创新不是几个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教师容易忽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科实践也往往是照本宣科,遇到学生的质疑时,也总是以自己的学术自信和个人权威将疑问遮掩过去,导致学生不敢发问,羞于发问,创新意识渐渐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殊不知,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就在课堂教学中。

(三)成就教师事业,奠基学生发展

科技创新教育成就教师的价值。通过创新教育,教师不仅成为创新活动的参与者,更成为创新课程的缔造者。通过创新,教师不仅可以更加开放和客观地认识这个物质的世界,而且也获得了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新方法。柴门小学立足学校现状,鼓励每位教师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提供和创造各种机会促进教师创新能力更好更快地增长。

总之,通过不断实践,我认为科技创新教育在丰富了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东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人才开发,2001(2).

[2]杨智慧.当代澳大利亚小学教育的独特性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3(1).

[3]陈建民.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2).[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司国辉(1979.12— ),男,汉族,甘肃会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法规。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如何加强提升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74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创新教育小学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