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三忌

2019-02-12 11:56王素杰
学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三忌:一忌以史代文,语文教学和文学史紧密相关,但是要避免用讲文学史的方法来讲文章。二忌主题先行,不能先统一主题思想,再把许多内容都牵扯过去。三忌面面俱到,在一篇文章里讲明白所有的知识点,不仅劳累了教师,还让学生失去兴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8-010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85

各地区各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花样迭出,但实际上形式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语文课堂中充溢在师生之间的情感是重要的,要反复传达给学生的什么内容也是重要的。把功夫放在教材研究上,放在对文本内外的研究上,远比舍本逐末地搞理论創新更实用。理论的提高,应该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而不是先创新一套理论,然后把所有的教学实践都放在这个理论中,以此来论证这套理论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应该回归到语文教学本身来讨论问题,不涉及课堂教学形式的讨论,把讨论的重点放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上。

一、忌以史代文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文本分析,在进行名著解读的时候重点是文本,还是文本周边的作者介绍、文学环境介绍?在传统语文课堂上,一般来说主张先介绍创作背景,再介绍作者生平,然后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往往容易出现以史代文的现象。许多教师习惯围绕文本下更多的功夫,唯恐把那一段的文学史讲不清楚。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语言文字的表达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了解创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文本,进行文字周边知识的传授目的不是进行文学史的讲座,而是为文本解读服务。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一课需要讲的内容很多,前后需要补充的文学史知识也很多。但目的不是要讲鲁迅思想史,而是为了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就文本而言,这篇文章是一篇记人写事的文章,就是为了怀念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候的老师藤野先生的。当然,鲁迅不可能把文章简单地写人记事,他往往善于在行文中加入许多个人体验。文章在写日本学医的过程中,加入了看幻灯片时日本人欢呼而自己受到刺激的情节。从行文作用来看,显然是为了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因。当然,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是鲁迅思想转变的直接原因,最终导致鲁迅弃医从文。这一点在鲁迅的研究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如果放在这一篇文章中,只需要点出即可,没必要进行更深更广的阐发。

二、忌主题先行

以文学史讲述代替语文课的学习是不对且不应该的;只拿某一篇孤立的文章,以偏概全地主题先行也是需要我们特别警惕的。

还拿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在讲授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很多教师习惯先确定它的主题,认为它是反对封建,揭露八股取士传统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扼杀的。这样的主题先行,完全忽略了文章的创作背景。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谨慎地进行固定主题的陈述,以免因为武断而犯错。再如上面提到的《藤野先生》,文中的爱国主义不是主要的,也不是鲁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标题很醒目,“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就是写人、记人的。其他的还有《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等篇。写人记事,通过写人反映历史时代潮流,但一般来说,作者很少通过记录别人来表现自己。

一篇成熟的文本,往往具有复杂性,而不是单一得如小学生作文一般。如果人为地将其进行单一化处理,不仅遮盖了文本主题的丰富性,还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怪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造成了语文教材中主题的偏颇。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受政治因素影响深远,许多本来内涵丰富的文章被人为地简单化了,在一定年代中,单一和集中是有利于团结力量,凝聚精神的,但是现在来看,用到当下的语文教育中就值得商榷了。

三、忌面面俱到

许多教师在上课时犯的更多的毛病是面面俱到。现在的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内容逐渐减少,目的是给教师预留自己发挥的空间。之前的教参则是面面俱到的,刚入行的教师拿过来直接念就行。但是,现在的许多教师从教参上找不到内容,就去网上搜集很多,备课很下功夫,把自己的书上记得密密麻麻,点滴不漏地讲,让学生点滴不漏地记。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学生一遇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头大的原因。条分缕析地讲授,让学生疲惫不堪。

聪明的授课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篇文章适合讲授哪个能力点,就重点训练,让学生赏析,掌握,然后练笔。文章浩如烟海,好文章灿如星辰,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说透整个宇宙,选择一个练习点重点挖掘下去,不仅让学生记忆深刻,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浸润,讲课时还能够做到目标明确,教法灵活。

参考文献:

[1]陈华君.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作用及其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31).

[2]杨骏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2).[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王素杰(1972.6—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