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是实现国际合作的前提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球化与开放合作”论坛精粹

2019-02-14 05:56巩聪聪
山东国资 2019年21期

□ 本刊记者 巩聪聪

近日,由商务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圆满落幕。峰会期间,由山东重工集团主导发起的主题论坛邀请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稻葵作为嘉宾并主持,引导中方企业家嘉宾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和外方企业家嘉宾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凯傲集团CEO高登·李斯克、奥地利AVL公司CEO赫尔穆特·李斯特、罗兰贝格CEO施特凡·沙布、SAP公司高级副总裁尼尔斯·海兹伯格等围绕“全球化与开放合作”话题,展开精彩对话。

本刊记者记录下7位嘉宾的发言,择其精粹,以飨读者。

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针对全球经济面临的增速减缓风险,多位与会嘉宾坦言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都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特别是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施特凡·沙布:现在全球经济存在着增速减缓的风险,我们也必须当心贸易战争。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全球贸易、自由贸易和整个价值链创新的重要性。我认为现在的情况比较复杂,公司不必太过焦虑,也不要失去信心,要明白现在的挑战是十分独特的。比如,现在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数字化的挑战,可能颠覆你的商业模式,而这些全是巨大的改变,你无法逃避。我们现在面临着全球经济上的一系列挑战,包括一直存在的创新上的挑战,现在更是与全球的不确定性混合在一起。我记不清我们以前是否经历过如此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对咨询公司来说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们还要给其他的公司提供咨询意见,怎么去迎接这些挑战,同时不放弃业务的增长。

论坛现场(摄影/任海军)

沃尔克马尔·邓纳尔:一方面,我们看到全球GDP增速的降低,但这也并非一件特别不好的事,因为之前若干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形势非常不错,增速减缓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这一点我们必须接受。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行业正在进行转型。这两方面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可能比较让人头痛。我们来举一些例子。比如汽车,占据我们集团大约60%的业务。在经济冷却的同时,我们业务的关注点转向了电动力总成,这是根据市场上其他对手做出的决定,也是一个不同的价值链。再比如,如果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的话,我们需要多少汽车来供人乘坐?这些都是同时发生的,给我们的市场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谭旭光:在我任职的22年中,经历过两次世界经济危机。从上任之日起,我就从来没亏过,也经历了中国经济的多次波动,经常看到经济学家的预测。我刚刚接到我们(集团)公司9月份的快报,1~9月份我们收入增长10%,利润继续保持20%的增长。一直以来对资本市场和社会,我的承诺就是永远是利润增长高于收入增长,这是我做企业的理念。我觉得,只要企业存在,外部的生态变化就是存在的,就是动态的,关键是怎么应对。所以说,经济下行也孕育着新产业。不管是国外的朋友,还是国内的企业,只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高登·李斯克:距我第一次来中国已经25年了,凯傲集团来到中国也25年了。中国市场的变化是我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见过的。仅就物料搬运市场来说,中国的这个市场在10年里增加了10倍。市场的规模不是唯一的重点,重要的是一个可以增长的市场和适合增长的条件。我在中国看到的是,很多人开始愿意冒险,开始看到机会而不只是问题。我觉得这在未来是一个重要的差异点,很多人和我们凯傲一样开始愿意冒风险,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而中国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可能在未来5到10年内,它会成为我们除德国本土之外最重要的市场。

李稻葵:在这个所谓的中国奇迹背后,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有趣的人做出的各种转变。

实现国际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谈到国际合作,与会嘉宾不约而同提到了专注、信任等词汇,并一致认为相互尊重是实现合作的重要前提。

赫尔穆特·李斯特:谈到合作,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十分专注和乐观,把项目向前推进,承担一些风险。有的时候,从一个教学者的角度来看,我们会谨慎地定义未来。但有的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些人就是喜欢积极地向前走,甘愿冒一些风险。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有问题也有解决方案,而你向前走了,就是一个动力。我们还需要知道,科技作为一个推动因素,是非常强大的。在开发新技术的过程中,向前看做好准备,愿意投资和承担风险,都是很有远见的。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有远见,才能有技术优势让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动力领域中有什么样的可能。

尼尔斯·海兹伯格:虽然我们的公司还未满50岁,进入中国却已经二十六七年了,有着很多中国本土的管理层。我觉得让SAP在中国或者其他地区如此独特的因素,是信任。SAP成功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合作关系。我们从来不坚持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完成,因为要做的实在太多了。我们有一个非常完整强大的生态系统,有很多的伙伴一起协助我们。

谭旭光: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知道尊重别人,就一定会被别人尊敬。我跟所有的合作者都是把问题摆在台面上,问题导向,大家都不浪费时间,把问题解决了就OK了。现在一家公司想独立地控制住哪种技术,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必须是合作。中国语言比较丰富,我在前几年又发现了个新词,叫“竞合理论”,竞争的竞,合作的合,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有了合作也必须有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高登·李斯克:很多潍柴旗下或者与潍柴相关的公司,重点都放在当地的管理层上,他们明白当地的法律、传统和做事情的习惯。尊重当地的法律、当地的传统,在这一点上潍柴做得非常好。2012年,在收购的过程中,我和德国政府关于一些决策打过很多交道,一切都做得非常公开透明。当时做的每一项承诺,关于建厂、投资,最后都兑现了。

李稻葵:当你尊重别人,你也会被别人尊重。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是山东的灵魂文化,得益于山东圣人孔夫子的文化,也是我们山东人的为人之道。

采访札记

一种独特的企业家素质:把问题变为机会

论坛过程中,凯傲集团CEO高登·李斯克对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的特点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他说:“谭总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总是能够看到机会,并且能把机会变成现实。这是一种特殊的天赋,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只看到问题。我们看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谭总有能力把这些问题转变成机会。有的时候时间会比较长,但最终他都能把问题转变为机会。”(巩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