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东煤矿:单班入井百人矿井这样炼成

2019-02-14 05:56通讯员王亚峰
山东国资 2019年21期
关键词:工区矿井工作面

□ 通讯员 王亚峰

270,190,130,80,这看似毫无规律的数字,代表的是一座煤矿在一年时间内单班入井人数的变化。数字是冰冷的,却隐藏着这座煤矿劳动组织优化的巨大变革,标志着他们从“人海战术”向科技驱动的巨大跨越。

这座煤矿,就是滕东煤矿。它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采深最大的矿井,也是防冲击地压形势最为严峻的矿井。从270多人到80人左右,短短一年时间内,单班入井人数减少2/3以上,在矿区第一个实现了“单班入井百人”目标,同时呈现了安全好、产量稳、效益升、职工士气高的旺盛发展态势。

其间经过了怎样一番脱胎换骨的变化?近日,笔者走进滕东煤矿,一探究竟。

老大难迎来新曙光

一走进滕东煤矿,就感受到一股“发展”的味道:路旁的绿植郁郁葱葱、茁壮成长,新改造的职工食堂飘满饭香。一座老旧泵房正在拆除,不久它将被一座13层的综合体所代替。矿区内行走的职工,步伐有些匆忙,脸上却充满自信和满足……

眼睛所看到的,无不透露着滕东这个枣矿大家庭新成员的新变化。外人不知道的是,最深刻的变化,不在于所看到的表象,而是隐藏在几百米井下,那里已经洗经伐髓、脱胎换骨。

滕东煤矿是枣矿集团新接管的监狱煤矿,属于冲击地压矿井,采深达900余米,生产系统复杂、环节多,与其他矿井相比,需要人力就相应地更多。特别是接管初期,系统落后、装备欠账大,职工来源广、素质参差不齐,往往需要“人海、汗水、延时”战术来完成生产任务,单班井下270多人是常态,一接管就成为枣矿集团劳动组织优化的“老大难”矿井。

“作为冲击地压矿井,滕东煤矿超前支护工艺更复杂、强度要求更大,别的矿井超前支护一般20米,而滕东煤矿需要150米,这无疑需要使用更多的人员、占用更多的时间。”该矿综采工区区长李红伟为笔者举了个例子。

“与之相矛盾的是,‘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少时则安’是当前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共识。冲击地压矿井安全形势更为严峻,要想保障安全,就得人更少、时更短。”滕东煤矿总工程师梁开山说,一边是保生产需要人,一边是保安全得减少人,安全和生产这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滕东煤矿表现得极为突出。

对此,滕东煤矿人力资源科科长王长众感受得尤为深刻。他说,前两年,每天一到办公室,就要想办法应付几个采煤、掘进区队的区长,他们像是约好了,每天都要通过电话或亲自跑到办公室诉说“人员荒”,想方设法来要人,甚至有时拿“影响生产你负责”的大帽子来压他。而一线职工却因井下工作条件差、劳动量大,想方设法找理由、托关系,想从井下调到地面。

高效快掘掘进迎头

怎么办?

枣矿集团推行的“一提双优”建设,让他们看到了化解这个矛盾的曙光。

据悉,近年来,枣矿集团坚持每年投入10多亿元,加快装备升级换代步伐,依靠装备提升带动生产系统和劳动组织优化,利用3年时间实现了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开采的大跃升,打造了独具行业特色的“一提双优”建设模式,形成了“无人则安、少人则安、少时则安”的安全生产新局面。目前,枣矿集团本部11对矿井全部取消夜班生产,已建成智能化工作面12个、自动化工作面9个,实现工作面全覆盖。

“只有把最先进装备、最先进工艺、最先进管理引入到滕东煤矿一线生产中,依靠科技驱动代替人海战术、汗水驱动,对井下生产模式来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安全和生产的矛盾,推动矿井走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效果发展之路。”滕东煤矿矿长刘金辉从兄弟单位实施“一提双优”建设效果中,找到了破解问题的“金钥匙”。

井下减人迈向新境界

看到了曙光,就要坚持朝着光亮的地方前行。在枣矿集团大力支持下,滕东煤矿“一提双优”建设自去年走上了快车道。

他们先后引进了大功率采煤机、电液控支架、单元式巷道支架、挖掘式装载机、液压掘进钻车、巷道修复机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并依托装备升级,建成多条快速掘进作业线及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工作面远程少人化生产和岩巷快速作业。

为配套生产系统,该矿又对辅助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容量为1800吨的主井煤仓,在三采区建设了容量均为1200吨的煤仓和矸石仓,使井下存储能力由600余吨提升到4800余吨。对井下运输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进行无人化改造,工作人员在地面集控室就能实现对各系统的远程控制。

随着装备水平的提升、生产系统的优化调整,工作面生产能力、井下煤仓缓冲能力、主井提升能力实现了有序匹配,高效生产格局逐步形成,取消夜班作业等新型组织方式得以实现。2018年一季度,矿井搭随枣矿集团全面取消夜班作业的列车,顺利实现了井下夜班不作业,人员得以较大幅度下降。到去年底,该矿井下单班入井人数已下降到190人左右。

涉及人的问题,都是最复杂的问题。装备升级了,系统优化了,人员降幅却没有达到矿上满意的程度。“井下减员,怎么减?减谁?人往哪里去?职工队伍稳定怎么保证?”王长众说,这一系列复杂因素,一度让他们在井下劳动组织优化上踌躇不前。

“枣矿集团今年职代会上提出了‘5788’定员新标准(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5人,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7人、自动化工作面8人,掘进智能化工作面8人),这为我们井下减人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刘金辉说,他们新班子成立后,把落实“5788”新标准作为一项重中之重来抓,绝不含糊、绝不迟疑地坚决予以落实。

该矿全面实施了采掘单位“定编定员”工作,采取全员竞聘上岗的方式精兵减人。综采工区由108人降至35人,掘进区队由每队两个迎头120人降至64人。推行大工区制,由3个工区合并为2个工区。推行大班制生产,在今年3月份,采煤作业实现从10点到18点的大班生产和弹性检修,“朝九晚五”的煤炭生产愿景得到实现,掘进实施“三六”制生产,在夜里零点以后,井下不组织任何作业。

今年3月份,入井人数降到130人,井下减人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正当滕东煤矿认为井下减人已到极致、为减人效果而欣喜时,枣矿集团立足安全发展,在实施“5788”定员新标准的基础上,又提出推行AB班轮岗轮训模式和单班入井人数大型矿井不超过200人、中小型矿井不超过100人的新要求,而且把滕东煤矿列为第一批“单班百人”试点单位。

井下巡检机器人

“集团公司单班入井限员的提出,为我们劳动组织优化开拓了新境界,AB班轮岗轮训模式,又为我们打开了进一步减少井下人员的新天地。”该矿党委书记孙家富说,枣矿集团的这一系列新举措,让他们认识到了思想上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感觉到劳动组织优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面对新要求,滕东煤矿立即行动起来。为切实摸清每个岗位的真实劳动量,他们组织人员利用40多天的时间,跟着职工上下井,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地进行蹲点工作写实。“我们连职工中间休息和吃饭、喝水的时间都计算在内,确保核算出来的工作量能够让每个岗位打满时打满量。”王长众说。

与此同时,他们还推行区域化管理、岗位跨界合并等一系列措施,坚持“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副区长变工长兼验收员,安监员兼瓦检员,对测风员和测尘员、生产工和维修工、支架工和维修工等岗位进行合并,全面取消3人以上岗点,并通过系统培训,培养“一人多证”的复合型技术工人,着力减少单证单能单职的岗位和人员。

在系统调研和精心筹备的基础上,今年4月份,滕东煤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组织优化及井下限员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综采工区全面推行了“AB班轮岗轮训”模式。采煤职工分成A班和B班,A班生产时,B班人员进行补休假、集中学习培训,半月一循环。7月1日,在掘进工区也推行了“AB班”模式。

到今年4月底5月初,滕东煤矿成功把单班入井人数控制在100人以下,每日单班入井人数最大峰值为96人,一般动态保持在60~80人之间。这标志着该矿在矿区率先实现了“单班入井百人矿井”。

全都换了新模样

井下人员减下来了,但减下来的人往哪里去?滕东煤矿综合施策,拿出了一整套方案。

他们剥离原来采掘单位承担的生产准备、后路、下料、回收、运输、巷道维修等职能,成立综合服务工区,实施专业化管理,让采掘的只管生产、服务的专业服务。把“老弱病”等不适合井下一线工作的职工从井下调到地面,将年龄大、技术好的职工分配到洗煤厂、维修厂带徒弟、育新人、搞创收。对剩余小部分人员按照特长和意愿,分流到职工食堂、公寓、污水处理站、物业后勤等岗位。

据刘金辉介绍,把部分年龄大的技术工人分流到洗煤厂后,他们的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发挥了大作用,一举解决了洗煤厂故障多、停产多、任务完不成的窘境,现在洗煤厂反而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在矿井原煤产量因压产同比减少6万吨的情况下,精煤产量同比增加7万吨,利润增长15%。

“我们食堂的几个大厨,都是分流出来的职工,没有外聘一个人。”该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宝亭说,他们做的饭菜质量得到职工一致认可,干得如鱼得水,都说找到了服务矿山、适合自己的好岗位。

分流职工找到了服务矿山的新天地,井下职工同样感受到了在一线工作的“归属感”。

据该矿生产科主任工程师秦清介绍,通过装备升级、劳动组织优化,在该矿像压风机司机、通风机司机、主泵司机、专职维修工、皮带司机、打眼工等一大批传统的专职工种都走进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集控操作员、采煤智能化控制司机、液压掘进钻车司机、单轨吊司机等技术含量高的智能装备操作工种和岗位。

一批老工种消亡,一批新工种出现,不能简单地看作自然更替,其背后饱含着劳动方式的巨大变革和职工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

据秦清介绍,以前,岩巷掘进人工打眼时,一个迎头用3部钻,要至少6个人、3个小时才能打完爆破眼,面对着粉尘、噪音、震动、泥水,一个班下来,每个人都累得像散了架;现在,1个人操作液压掘进钻车,像开汽车一样,轻轻松松1个小时就可以打完眼。一句话,1个人顶替了原来6个人,劳动效率还大大提高。

采掘工人的幸福,在该矿井下随处可见。支护工不再扛着几百斤重的单体,安装像“钢铁森林”一样的超前支护了,而被单元式巷道支架所取代,单轨吊在空中行走省时省力;生产区队不再因领取材料、协调运输耽误精力而发愁,一张单子,矿井快递员“一站送达”……

“以前,井下职工流失严重,现在出现了明显的‘回流’现象,越来越多的职工甚至是青年职工主动申请到一线工作,这是一件让矿领导高兴的‘头疼事’。”王长众说,而且由于岗位设置合理、工作量打得满,消除了以前人员富余、人浮于事、干半天歇半天的现象,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都对地面人员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实施AB班,也解决了梁开山近段时间一直压在心头的“烦心事”。由于装备升级较快,职工技术素质跟不上,成了制约生产、影响装备功效发挥的最大短板。作为矿井的总工程师,他也积极创造条件,利用零打碎敲的时间,见缝插针地组织一些技能培训,但由于不系统、时间短,工学矛盾突出,效果一直不好。

“现在好了,职工每月至少有10多天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很多培训计划可以得到全面落实。”梁开山说,他们现在采取“自主培训+集团培训+厂家培训”相补充和“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对职工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理念的培训,实现了人机匹配、人岗相宜。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从事采煤工作30年了,一键采煤、7人工作面、大班生产、取消夜班、周日集休、AB班,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却都变成现实了。我们矿工也由蓝领变白领,劳动量降了,休息好了,技能高了,腰包鼓了,幸福满满的。”综采工区智能装备操作工鲁明说,现在工友们都说真正体验到了作为煤矿工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短短时间内,滕东煤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都换了新模样,但刘金辉等一班人对这样的成绩仍不满足。他们说,实现单班入井不超百人,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滕东煤矿将驰而不息深化“一提双优”建设,为枣矿集团爬坡过坎、高质量发展贡献滕东智慧和滕东力量。

猜你喜欢
工区矿井工作面
冲击地压矿井综采工作面同时相向回采可行性分析
中天合创门克庆煤矿3103智能化工作面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多工作面隧道通风技术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煤层气排采产气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以延川南工区谭坪构造带排采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