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飞行37载 演绎空中精彩

2019-02-14 05:56通讯员白新鑫吴万渊杨万卿王炜
山东国资 2019年21期
关键词:女飞行员机长教员

□ 通讯员 白新鑫 吴万渊 杨万卿/本刊记者 王炜

正在驾驶飞机的王惠

10月22日19∶31,山东航空SC1193烟台-济南航班安全降落。本次航班是机长王惠最后一次操纵飞机落地。至此,山东航空首位女机长王惠37年的飞行生涯完美落幕。

不服输的性格练就过硬飞行技术

“教员,您再飞一次吧!”10月22日,山东航空SC1193航班第一机长柳曦对第二机长王惠说。这个航班,是王惠飞行生涯的最后一个航班,王惠降落动作完成得很标准,就像她37年的飞行生涯一样。

作为山东航空的一名女机长、飞行教员,王惠聊起自己37年的飞行经历,有太多的感慨。

1981年,只有18岁的济南姑娘王惠报名参加了空军招飞。经过面试、体检、政审等层层考验后,王惠顺利考上了空军第一航空学校,成为当年全国50名女飞行员之一。

进入空军预备学校后,首先迎接她的是为期8个月的训练。“其实上学那会儿我体育一直不太好,在部队100米、1500米等体能测试我一直不合格。”但她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奋起直追,体能不好就多练,别人练1次她就练10次,别人休息睡觉时她自己到操场上跑圈。滚轮、旋梯等空军特有的训练项目,对王惠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当时王惠是班长,训练项目基本都是她先上。“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挺害怕,有一次在旋梯上都哭了。”王惠说,那段时间她总是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而我不行”。“其实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比别人更努力。”为了克服对旋梯的恐惧,她让教员把她绑在旋梯上,直到完全克服恐惧为止。单杠成绩弱,王惠就利用业余时间加练,手上练出血泡,磨破了包扎一下继续练……

到1984年毕业时,王惠的各项成绩均名列全队前茅。

王惠告诉记者,国庆70周年阅兵女兵方队的领队程晓健,是她当时的同学:“那时候我们两个经常一起加练,我们俩都是那种不服输的性格。”就这样,从一名体育差生到一名优秀的空军女飞行员,王惠实现了自我蜕变。

从空军到民航,勇闯英语关

对王惠来说,2000年是她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她从部队转业来到山东航空。“当时我调回济空,正好山东航空要招一名女飞行员。部队征求了我跟家人的意见,丈夫很支持我。”就这样,她成为山东航空第一位女飞行员。

从部队到民航,尽管都是飞行员,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却很大。“当时在部队我开的是初教6、运—五、伊尔—14、安—26等苏式飞机,到了山东航空后开的是波音737飞机,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飞机,仪表盘都不一样。”王惠说。

不同,意味着一切都要推倒重来。在部队已经是机长、教员的王惠,来到民航后要从一名学员学起。“技术上虽然不同,但毕竟在部队飞了多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驾驶经验,这一块学起来并不难,难就难在英语的学习上。”王惠回忆说,陆空对话等英语学习科目对当时已经37岁的她来说很难,“说真的,在部队再苦再累我没有后悔过,但是在民航学英语的时候我真的打过退堂鼓。”那段时间封闭式培训英语,一台复读机每天24小时不离身地伴随着她,吃饭听、睡觉前练,插空就抓紧背几个单词。最终,王惠通过刻苦的努力顺利通过了英语关。

突发事件,考验机长素质

尽管在部队时王惠已经是一名飞行教员,也获得过很多的荣誉,但她转到民航初期还是受到了不少质疑。很多人怀疑她到底“行不行”。面对质疑,王惠坦言她有所准备,她并没有争辩,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我算不上聪明,但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管是模拟机学习还是跟教员飞行,王惠一直兢兢业业,尽管当时已经37岁的她常常要跟28岁的教员飞行,但她从没有拿自己在部队时的成绩说话,而是一直勤勤恳恳踏实学习。

飞行学员、副驾驶、右座转左座、机长……在山东航空,王惠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民航机长。

机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对神秘的职业,前段时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算是让这个职业为大众所知。那么,作为一名女飞行员,女机长跟男机长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

“男性有男性的优势,女性也有女性的特长。”王惠坦言,作为一名女机长,飞行时她考虑事情的角度可能与男机长有所不同,“因为各种客观因素,飞机有时不能按时起飞,这难免引起旅客的抱怨。”王惠认为,这时候需要将心比心,与旅客耐心沟通。

在多年的飞行生涯中,王惠并没有经历过太多“危急时刻”,但十几年前的一次飞行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当时是从深圳起飞,飞机刚起飞半小时,货舱突然报火警。”王惠说,货舱火警对安全影响很大,她立刻执行检查单,联系空管准备备降广州,“当时的流程、操作全都是一气呵成,没有时间让我过多思考。”准备飞五边备降时,她通过通话系统询问空管从外面看飞机有没有冒烟。“空管告诉我没有冒烟,我就松了一口气。”最终,她安全备降广州。后来得知那是一次“假火警”。“不管是真火警还是假火警,我们的第一目的是保证旅客安全。作为飞行员,我们随时为任何突发的特情准备着。”王惠说。每个飞行员每年都要经过两次复训,训练的科目就是在模拟机上练习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置。

“飞行员之家”的节奏

说起飞机、飞行,王惠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我这一辈子就干了飞行这一件事,不管是部队还是民航,都是我心爱的事业。”王惠说,她有很多的舍不得,“其实我也没有完全离开飞行,我现在还兼职模拟机教员,有时候也会去带飞。”

王惠的丈夫尹伟、女婿袁龙都是山东航空的机长,女儿尹祎祎也在山东航空营销委工作,这一家是名副其实的“飞行员之家”。

“飞行员之家”的家庭生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节奏呢?

王惠告诉记者,她跟丈夫是在部队认识的,两人当年都是空军飞行员。说到这里,王惠坦言女儿小时候很少得到他们的照顾:“有时候她在我姐姐那住,有时候也会去邻居家睡。”女儿两岁时,他们出早操时经常把女儿自己留在家里。“有一次,孩子自己洗澡,结果不小心摔倒磕破了水池把自己划伤了,是邻居帮忙包扎的。”王惠说,她回家后女儿哭着说自己把水池打坏了,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孩子想的不是自己受伤而是打坏了水池,让我既心疼又内疚。”

幸福的“飞行员之家”

尽管如此,女儿尹祎祎却很懂事。她很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如今自己也在航空公司工作,她更能理解父母、丈夫的工作:“他们飞行很辛苦,我能做的就是平时尽量在家里多做点,尽量自己带孩子。”

“飞行员之家”还有哪些特点?面对这一问题,王惠笑着说他们经常在饭桌上聊飞行:“我们夫妇会把自己的飞行经验传授给女婿。”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家人平时很难凑齐。王惠回忆说,以前在部队,她跟丈夫经常是在天上通过通话系统来个“电波传情”。后来,夫妻二人先后转业来到山东航空,一星期才能见上一回,很多时候两口子是在廊桥口打个“照面”。“这么多年我们也都习惯了,飞行这个工作就是这个特点。”

说起未来的生活,王惠说以后想上老年大学。从小就多才多艺的她很喜欢音乐,小提琴、手风琴、钢琴都很擅长;喜欢诗歌的她,也曾在不少媒体上发表过作品。“将来希望有时间能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家里又多了两个可爱的外孙女,王惠憧憬着退休后的生活,她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即便退休了也会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

今年是山东航空成立25周年。作为在山东航空飞行多年的老一辈机长,王惠的脑海中清楚地记录着这些年来山东航空的变化。“我刚来那年,山东航空只有4架飞机,如今已经有124架了。”王惠告诉记者,飞机上先进的HUD(平视显示仪)新技术这些年来为山东航空安全、正点飞行立下汗马功劳。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山东航空的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山东航空的航线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正点率近几年一直名列前茅,鲁雁乘务组也越来越被广大旅客所知。”

说起山东航空的发展,王惠言语中流露出无比的自豪:“虽然我退休了,但我永远是‘山航人’。希望山东航空发展得越来越好,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山东航空的飞行员行列。”

采访札记

人生就像一次飞行,从起飞、爬升、平稳飞行到降落,不同的航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山东航空第一位女机长王惠飞行生涯安全着陆了,今后的她将开启人生中的新一段旅程。走出机舱回首望,丈夫、女婿、同事们,继续演绎着空中的精彩。

经过25年的高速发展,山东航空已经从4架飞机发展到124架飞机,经营着国内、国际、地区200多条航线,每周有4000多个航班飞往90多个大中城市。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山东航空1800名飞行员,用过硬的飞行技术,支撑起200多条美丽的空中航线。

繁忙的航班背后,是所有飞行员的艰辛与坚持、理性与专业。

猜你喜欢
女飞行员机长教员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鹰击长空,扶摇直上九万里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川航出了“中国版萨利机长”
校长问题
“这波老姐贼稳”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女飞行员
余旭 烈士走好
壮阔蓝天绽放铿锵玫瑰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