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胸腔镜手术对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

2019-02-15 06:53薛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纵膈胸腔镜微创

薛武

近些年来,伴随着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纵膈肿瘤临床手术中也逐渐采用了微创腔镜手术。大部分的纵膈肿瘤患者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该类型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1]。随着患者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易导致患者出现胸闷、疼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周围组织受到压迫的病理反应[2]。研究指出,纵膈肿瘤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就是畸胎瘤,纵膈肿瘤中大部分的患者可以借助手术的方式实现痊愈,但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并不显著[3]。这些年来,伴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在纵膈肿瘤的治疗中微创手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临床效果显著[4]。本研究对研究组纵膈肿瘤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较少,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胸外科进行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6.3±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2.3±3.6)岁。两组患者畸胎瘤8例,胸腺瘤2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食管和支气管囊肿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检查并证实为实质性肿瘤;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沟通障碍以及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患者均同意本研究进行,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纵膈肿瘤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完成单腔部位的气管插管后,安全暴露患者胸腔,借助肋骨牵开器将患肋骨完全打开,明确患者纵隔肿瘤的具体部位,缓慢分开患者黏连的组织,使患者纵隔肿瘤充分游离出来。

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镜下的纵膈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气管插管采用静脉复合方式,采用单肺插管通气对患者进行充分麻醉,选择患者腋后线或4~6肋间腋前线将手术观察孔充分打开,在患者胸腔内置入30°胸腔镜。手术选取腋后线或4~7肋间腋中线将患者2个手术操作孔打开,控制长度为1.5~2.0 cm。充分分离患者粘连组织,使用内镜钳将患者肿瘤周围部位的胸膜提起,借助超声刀或是电勾充分切开,保证肿瘤组织充分游离出来。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 对比两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以及VAS评分的差异。切口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该量表满分为10分,7~10分可判定为重度疼痛,该程度患者难以忍受,对患者睡眠和食欲造成严重影响;4~6分可判定为中度疼痛,该程度对患者睡眠和食欲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尚可忍受;1~3分为轻微疼痛,患者可以忍受;0分可判定为无痛。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以及胸膜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以及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胸膜腔粘连1例,研究组治疗安全性优于对照组(χ2=4.50,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VAS评分比较( ±s)

?

3 讨论

现阶段治疗纵膈肿瘤的常用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可供选择的术式种类也多种多样[5]。临床上对于纵膈肿瘤手术方式尚未有统一的定论。开胸手术这一治疗方式相对来说具有视野宽,操作空间相对较大且肿瘤整体清除率较高等显著优势[6]。但是其存在的一个显著缺陷就在于患者术后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具有较多渗出,开胸手术整体的治疗安全性有待提升[7]。但临床上对于这一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以及疗效还存在部分争议。微创腔镜这一手术方式的显著优势就在于其微创的特性能够充分弥补患者进行开胸手术时的不足,从根本上减少纵膈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使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得以有效缩短[8]。有研究指出,在肿瘤的清除率方面微创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开胸手术相当的清除效果。同时该方式还具有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9]。同时胸膜粘连、肺不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实行开胸手术组患者。

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以及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胸腔镜手术很少受到视野问题的影响,可显著缩短住院、下床活动等需要的时间,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2例、胸膜腔粘连1例,研究组治疗安全性优于对照组(χ2=4.50,P<0.05),提示微创胸腔镜手术可显著减轻发生感染的几率,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研究指出,最新一代的微创胸腔镜手术充分改进了镜头的放大效果[10]。特别是3D胸腔镜的镜深以及立体视野方面,使得手术时视野的清晰度得以显著提升。基本上可以满足8 cm以下的肿瘤切除手术[11]。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胸腔镜微创的手术治疗,对于纵膈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操作效率和质量安全性。可以对患者造成最小的机体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同时采用胸腔镜手术对纵膈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手术适应证的控制。实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与患者的自身体质是有直接联系的[12-13]。手术操作时要特别关注存在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实际的体质状况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第二,肿瘤位于胸主动脉旁的患者。需要充分关注患者是否患有胸主动脉瘤的可能性。不确定者可通过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充分检查,确保病情诊断的整体正确率和准确性。第三,根据患者肿瘤体积来确定实际的操作方式。若肿瘤的体积相对较大,且具有较好的手术视野。可以视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部分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首先需要将囊性病灶受到的压力充分降低,确保手术者具有良好的操作视野,避免牵拉血管的盲目性,将血管损伤的出现几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微创胸腔镜治疗纵膈肿瘤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治疗的整体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纵膈胸腔镜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