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15 06:53陈兵宋小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褥出血量剖宫产

陈兵 宋小茶

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期十分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指的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者出血量超过1 000 mL的情况,若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轻则造成产妇产后短期或长期并发症,严重则导致产妇死亡[1]。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比例亦逐渐升高,尽早且有效地对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处理十分重要[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子宫局部按摩止血、子宫纱布条填塞止血、子宫动脉栓塞等方式进行产后止血,但失败率均较高[3]。子宫压迫缝合术是新型产科产后出血治疗方式,其操作简便、止血迅速,在临床上日渐应用广泛[4]。本院将子宫压迫缝合术应用于4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止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9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5],且均为胎儿娩出后发生大出血,临床资料齐全完整。按照产妇所采取的止血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50例接受常规止血治疗的产妇归为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30.6±3.1)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孕周为(38.1±1.2)周;其中初产妇24例,经产妇26例;出血原因包括:巨大儿11例,双胎妊娠12例,前置胎盘10例,妊娠期高血压2例,瘢痕子宫2例,合并两种及以上原因者13例。另将42例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30.9±3.2)岁;孕周在37~41周,平均孕周为(38.0±1.1)周;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21例;出血原因包括:巨大儿10例,双胎妊娠12例,前置胎盘8例,妊娠期高血压2例,瘢痕子宫1例,合并两种及以上原因者9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出血原因等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产妇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产妇在术前均完善各项检查,并均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后,实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止血方法,包括缩宫素止血、子宫按摩止血等。

观察组产妇接受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将产妇子宫暴露出腹腔,用双手挤压宫体,缝合术主要采取B-Lynch缝合术与Cho缝合术,缝合时尽可能挤压产妇宫体并牵拉左、右2根缝线,使产妇子宫呈纵向压缩,观察产妇子宫腔内无明显出血后,缝合产妇子宫切口,并将其放回腹腔,观察产妇子宫是否存在渗血、阴道是否出血,如若无异常,则逐层关闭腹腔。

1.3 观察指标

采用容积法(剖宫产时先记录吸净羊水后负压瓶中的羊水,然后用吸引器收集术中的出血,并记录术毕时负压瓶中的血量,减去羊水量,则为出血量。其中10 cm×10 cm纱布浸透不滴血时记录为10 mL出血量。)记录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记录两组产妇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产妇子宫切口裂开、产褥感染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治疗效果(±s)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治疗效果(±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2 h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2) 852.3±103.5 33.5±6.7 5.5±1.1对照组(n=50) 1 096.4±196.7 49.3±7.2 7.9±2.6 t值 7.24 10.82 5.57 P值 <0.01 <0.01 <0.01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治疗效果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安全性比较

两组产妇中均无因术后继发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病例。观察组产妇有1例发生产褥感染,术中输血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产妇有2例出现子宫切口裂开,6例发生产褥感染,2例在术中接受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10/50);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亦是产妇临床死亡的首要原因,主要与子宫收缩乏力或者胎盘因素等密切相关,在临床上采取积极的对症处理措施能对产妇产后出血达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抢救了产妇生命,并还使产妇生育功能得以保留[6]。相关研究称[3],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越早,则治疗效果越好。临床上常规的子宫止血治疗方式包括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宫腔纱条填塞、动脉栓塞等[7]。其中宫腔纱条填塞虽然操作简便,但存在隐匿性出血 及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动脉栓塞治疗对设备及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且费用高,不适宜推广;而子宫切除虽然能十分有效地控制产妇产后出血,但失去作为内分泌器官的子宫后,产妇卵巢分泌功能下降、无法再次生育,生活质量将会受到极大消极影响,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2,8-9]。因此,探寻一种能有效控制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产妇预后的止血治疗方式十分重要。

有研究显示[10],子宫压迫缝合术由于安全简单,是目前临床上迅速控制产妇子宫出血的最佳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止血治疗进行比较,子宫压迫缝合术能更有效地降低产妇术中及术后2 h子宫出血量,并能有效缩短产妇住院时间,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且产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贾慧琴[11]的研究结果相近,提示子宫压迫缝合术能够显著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而并产褥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则更有利于产妇预后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是因为子宫压迫缝合术通过捆绑、压迫等方式,使产妇子宫处于被压迫的状态,达到更好地挤压产妇子宫内壁血管的目的,从而降低了产妇子宫血流速度,形成局部血栓,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另外,子宫压迫下,子宫肌层会出现缺血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则会刺激产妇子宫进一步收缩,使其血窦受压得以关闭,从而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3,12-14]。

综上所述,子宫压迫缝合术能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高,有利于产妇的预后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中的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产褥出血量剖宫产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预测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PCT、MDA、MPOx对产褥感染产妇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