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在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价值

2019-02-15 06:53谢加奖游攀蔡贤惠林亚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失活活性检验

谢加奖 游攀 蔡贤惠 林亚毅

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为心肌损伤的常用判断指标,是近年国内外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心肌标志物之一[1-2]。在日常检验工作中,CK-MB活性结果大于CK总活性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可能与患者病情、检验方法、检验误差等相关[3-4]。临床研究发现,精神障碍者血清CK、CK-MB可有异常表达[5],因此在实际检验当中,精神障碍者可能会出现CK-MB活性结果大于CK总活性的情况,影响临床医生对于患者的判断。对此,介于CK、CK-MB为临床常用血清学检验指标,获取及检验方法均较为方便,可作为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研究。对此,本文研究中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360例精神障碍者进行CK、CK-MB的临床价值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360例精神障碍者作为病例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6],心电图检查均为正常,其中男196例,女16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8±7.9)岁,排除合并各种肌肉相关疾病者、心脑血管疾病者、甲亢及加减等其他内分泌疾病者、严重内科疾病者。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正常体检组,纳入本文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1±7.6)岁。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比较。

1.2 方法

于住院日或次日清晨对病例组和正常体检组采集血液样本分别进行生化测定,通过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C 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CK、CK-MB活性测定,CK活性测定方法为酶偶联速率法,CK-MB活性测定方法为免疫抑制法。对于CK、CK-MB活性倒置者(CK-MB检测结果与CK的结果不相符,CK的结果在正常范围,而CK-MB的检测结果明显偏高,甚至CK-MB的结果大于CK)纳入倒置组,再通过Roche Cobas e 41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CK-MB质量测定,测定方法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采用热失活试验对倒置组进行CK-MB活性假阳性判断,将样本置于45℃的恒温水浴锅中,30分钟后进行CK-MB活性的测定,检测方法同上。

1.3 生化检验值标准

酶偶联速率法测定CK活性:升高标准为结果>200 U/L;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活性:升高标准为结果>24 U/L;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K-MB质量:升高标准为结果>6.18 U/L。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根据方差齐性选择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正常体检组CK、CK-MB活性检测结果

病例组CK、CK-MB活性分别为(278.8±27.6)U/L、(62.5±11.9)U/L,均高于正常体检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倒置组与正常体检组CK-MB活性、CK-MB质量检测结果

检验发现72例患者CK、CK-MB活性倒置。CK、CK-MB活性倒置组CK-MB活性、CK-MB质量分别为(173.5±35.2)U/L、(4.2±2.3)U/L,与正常体检组相比,CK-MB活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热失活试验测定倒置组与正常体检组CK-MB活性结果

倒置组常规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活性为(173.5±35.2)U/L,热失活试验后测定CK-MB活性为(2.6±0.4)U/L。与正常体检组相比,倒置组通过常规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活性数值较高(P<0.05),倒置组热失活试验后测定CK-MB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倒置组患者热失活试验后CK-MB活性保存均值<1%,说明72例倒置者CK-MB活性检测值均为假阳性。见表3。

表1 病例组与正常体检组CK、CK-MB活性检测结果比较

表2 倒置组与正常体检组CK-MB活性、CK-MB质量检测结果比较

表3 热失活试验测定倒置组与正常体检组CK-MB活性结果比较

3 讨论

CK、CK-MB为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检测指标,其主要存在心肌、骨骼、机构等组织当中,当组织损伤后,即释放入血,临床上可通过生化方法进行测定[7]。周云云研究发现[8],精神分裂症患者CK、CK-MB显著增加,提示CK、CK-MB可能参与了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研究中,病例组CK、CK-MB活性分别高于正常体检组(P<0.05),这与周云云等[8]研究相一致。目前临床检验精神疾病患者CK、CK-MB活性检测常有假阳性,容易对病情判断造成影响,常规CK、CK-MB活性检测易受到检测方法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9-10]。毕经丽[11]指出CK-MB假阳性可能是由于血清中CK-BB、巨CK及腺苷酸激酶的影响。而精神疾病患者长期使用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可导致CK、CK-MB等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且部分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可损害心肌,以导致CK、CK-MB酶的活性异常升高,这可能是CK、CK-MB活性倒置的原因之一。

目前研究认为[12],CK-MB质量测定优于常规CK-MB活性测定,常规CK-MB活性测定是通过对M亚基的抑制,测得的B亚基的双倍活性即为CK-MB活性,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CK-MB质量测定是通过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标记反应,通过免疫化学发光的方法进行检测,由于免疫反应具有专一性,抗干扰能力强,因此测定结果更为精准。柴琳等研究发现[13],对于心肌损伤判断,CK-MB质量测定优于CK-MB活性测定。本文研究中,72例精神疾病患者出现CK、CK-MB活性倒置,倒置组CK-MB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体检组(P<0.05),但CK-MB质量测定与正常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精神疾病患者较高水平的CK-MB活性前提下,CK-MB质量测定较为稳定,利于排除心源性疾病,更有利于患者病情判断。本文进一步行热失活试验测定,结果发现72例CK、CK-MB活性倒置组患者热失活试验后CK-MB活性保存均值<1%,说明倒置组CK-MB活性检测值均为假阳性,这进一步说明了精神障碍者CK、CK-MB活性水平存在异常高表达,CK-MB质量结果较为稳定,与正常体检者无差异,相比热失活试验更为方便,有利于临床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

综上所述,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血清CK、CK-MB水平增高,提示CK、CK-MB可作为精神障碍疾病病情判断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同时对于CK-MB假阳性的患者可选择血清CK-MB质量测定结果,更为准确、稳定。

猜你喜欢
失活活性检验
Co3O4纳米酶的制备及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发现钠通道快速失活新机制
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航天器表面抑菌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腊肠果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高温保护机制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工业装置MTP下线催化剂的分析测试
X染色体失活的研究进展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