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9-02-15 06:53陈国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液样本

陈国宾

尿常规是临床常见的检验方法,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初步检查,对其身体情况进行了解,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现阶段,临床尿常规检查技术、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尿常规检查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增加,作用更加明显。但在检验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检验结果不够精准,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救治带来影响。所以,对临床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采用精细化的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为了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以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1 200例患者的晨尿样本为研究对象,希望为以后的临床检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 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观察组男290例,女310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0.36±3.21)岁,对照组男280例,女320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1.03±4.0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年龄为17~65岁,所有参与者均进行有效沟通。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型疾病;排除不配合研究患者;排除存在精神类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总结和分析发现常见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包括:(1)样本采集。样本需要是患者晨起第一次尿液,因其浓缩度高,可对患者的肾脏功能作出准确的评价,但是很多的患者对晨尿的认识不正确,致使采集标本不正确。而且尿道的清洁度也影响检测结果,因其尿液被污染,如女性月经、白带、阴道分泌物等,男性的精液或前列腺液。患者在进行尿液收集前服药或注射药物会改变尿液的性质,影响检测结果。例如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等;会造成检验结果假阳性的药物包含喹啉类药物、季铵盐、氯丙嗪、双氧水等。(2)保存运输。若样本采集很久后才检验,则可能会使尿液出现细菌繁殖、蛋白变性、尿胆原光照分解、尿胆红素、细胞溶解等因素影响检验结果。除此之外,细菌会在样本长时间搁置后滋生,分解尿素,使得尿液样本中的氨化pH值变高,也会影响尿蛋白。(3)检验分析。在检验中如操作步骤不规范、仪器维护和保养不到位都会影响检验结果。而且若尿液试纸保存不当、潮湿将会使试纸污染或变性。未及时清洗纸条槽板、检验室空气质量不合格也将影响检测结果。针对上述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对照组采取常规有应对策略,包括:告知患者样本需晨起第一次尿液;检验人员注意保存样本,定期清理检验工具,按照操作流程检验等,而观察组进行精细化应对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样本申请。认真填写容器标志和样本申请单,应提前备注患者的近期服药史,以便于检验工作人员的精确分析和判断,有效的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此外,还需检查、核对相关信息,保证尿液标本容器标志与检验申请单的内容一致,避免发生失误。(2)样本采集。详细为患者讲解采集样本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告知其近期内不可服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并对其饮水和饮食严格控制,禁食糖水、浓茶、咖啡等。详细记录服药患者的资料,除此之外,清洁尿道口、女性避免经期、尿液采集时间、尿液采集量、采集容器干净等进行健康教育,对样本容器、化验单号、患者姓名等认真核对。(3)保存和运输。保证样本为患者晨起第一次尿液,在采集完样本后,有相关的人员对样本进行收集和运送,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措施,并确保样本干净。夏季时,在60 min内完成检验,冬季则为120 min内,保证不影响检测结果。若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进行检验,可将样本冷藏,温度为2~8℃,但6 h内未进行检验需重新采集样本。(4)检验分析。进行检验时,应严格按照检测仪器说明书进行,定期清洗检测试纸槽板以及保养检验仪器,保证其清洁、干燥、性能稳定。加强检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做好两批尿试纸的登记工作。

表1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n,%)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并依照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液样本在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验环节中存在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不合格标准包括:(1)采集时间不适合,如患者采集样本前饮水过量、近期服用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2)采集样本的容器不符合标准,如容器不干净或体积不足;(3)采集样本量不足,如样本量低于特定量;(4)样本受到污染,如样本受月经粪便等污染。(5)标记错误或不清,受检人员资料与样本资料不符或标记丢失。(6)送检时间过长,在样本采集120 min后未进行检验或冷藏时间过长。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8.0处理,以%记录各影响因素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检验128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33%;观察组检验8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3.33%。观察组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2,P=0.047)。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之一包括尿常规检验,为各种疾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资料,如血液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尤其是肾脏疾病,对其进行尿液检测可早发现[1-3]。所以,尿常规检验成为临床常见的检验方法之一[4-6]。但是,检验质量水平影响检验结果,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与治疗[7-9]。如何保证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10-13]。

本次研究对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给予精细的应对策略,在样本申请环节中样本申请单容易发生误差,因此检验者和检验人员需要加强重视申请单的填写、检查、核对工作;在样本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受检患者近期内未服用或注射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需是晨起第一次尿液,且女性应避开经期,男性避免掺入精液或前列腺液;在保存和运输环节中,样本在送检过程中要保证样本干净,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验,避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若送检不及时可保存在4~8℃冰箱内,检验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检验;在检验分析环节,应当定期保养、维护检验仪器,保证检验室内的空气质量合格,定时清理纸条槽板,以此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精细化应对措施的观察组其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实施精细化的应对策略与常规应对策略相比,可有效降低检验结果的不合格率。综上所述,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影响因素实施精细化应对策略可有效的提高检测准确性。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液样本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尿液是健康的“放大镜”
规划·样本
跟踪导练(三)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