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2019-02-15 06:53吉莉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萎缩性B型A型

吉莉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这种疾病常被称之为胃癌的癌前病变[1]。慢性萎缩性胃炎迁延难愈,其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临床上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首选检验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但其准确率一直存在争议[3]。本研究针对于此,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患者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共选择93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得到了胃镜下诊断,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3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1.5±10.6)岁。患者胃部疾病的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8.24±1.26)年。纳入标准:符合知情同意原则;年龄、性别不限;病程最短3个月以上;均为慢性病变。排除标准:患有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等其他上消化道疾病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者。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在检查之前患者禁食水6小时以上,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选择剂量为10 mL。在胃镜下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进行观察。

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时,病变处取活检组织4块,首先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固定,常规HE染色,镜下病理医师阅片诊断[4]。

1.3 观察指标

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表现和临床病例诊断的相关差异,分析不同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和感染率情况[5]。

A型病变主要是存在皱壁变薄、变平甚至消失的情况,患者的黏膜血管显露;黏膜皱襞变平或者消失,黏膜存在红白相间的情况,但主要表现为白,血管通透;B型患者主要存在黏膜红白相间和以白为主,表示黏膜为颗粒或者结节状;C型患者的黏膜相对较为粗糙,表现为颗粒或结节状的改变,存在A型和B型的共同表现[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8.0对内镜和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3例,经过病理检验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3例,占78.49%,其中A型12例,B型23例,C型28例。病理诊断结果有11例非萎缩性胃炎,11例肠上皮生化,8例上皮内瘤变病例。胃镜下A型表现和病理诊断到符合率为37.50%(12/32),胃镜下B型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67%(23/30),胃镜下C型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32%(28/31),胃镜下C型萎缩性胃炎Hp的阳性感染率为83.87%(26/31),B型Hp阳性感染率为63.33%(19/30),A型的Hp阳性感染率为59.38%(19/32),请详见表1所示。

表1 三组患者的临床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比较(n,%)

注:三组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会存在肠上皮异性增生的情况,这种病理改变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对其进行相关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7-9]。近年来胃镜图像技术的观测精度逐步提高,但最终的确诊仍需要胃黏膜病理检查。胃黏膜活检病理切片是公认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的金标准,在胃镜下患者的皱壁萎缩状况和上皮色泽、胃管间质增生等可以进行直接查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10-12]。对于黏膜红白相间主要表现为以白为主,患者黏膜粗糙不平,并且能够表现出结节状改变的情况,这也提示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够仅仅通过一种表现确定或排除这种病情,需要对于诊断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强化和碱的深度,并且做好相关诊断的准确性考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而不断升高,而Hp感染会随着年龄增高而不断地增高,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有明显的关联[13-14]。同时,Hp感染具有反复性,反复的HP感染刺激胃黏膜,进而出现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情况。

随着胃黏膜损伤加重,其病理分级逐渐恶化,当前主要划分为:健康人体的胃黏膜、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内瘤变、胃癌。但因为胃黏膜本身就粗糙不平,所以不同的临床医生在视觉判断上会存在主观的差异性,这会为诊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胃黏膜的表现为患者进行病理活检切片检查,通过综合的方式对患者病变进行判断就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的诊断和确诊效率。内镜可以及时有效地对于胃部病变情况进行发现,能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本研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3例,经过病理检验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3例,占78.49%,其中A型12例,B型23例,C型28例。病理诊断结果有11例非萎缩性胃炎,11例肠上皮生化,8例上皮内瘤变病例。胃镜下A型表现和病理诊断到符合率为37.50%(12/32),胃镜下B型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67%(23/30),胃镜下C型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32%(28/31),胃镜下C型萎缩性胃炎Hp的阳性感染率为83.87%(26/31),B型Hp阳性感染率为63.33%(19/30),A型的Hp阳性感染率为59.38%(19/32)。

综上所述,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理实际情况进行确诊。

猜你喜欢
萎缩性B型A型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HXD3CA型电力机车撒砂装置故障研讨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验 血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苏州金龙KLQ6125B1A型客车电路故障排除
苏州金龙KLQ6125B1A型客车故障排除2例
《潜伏》等48则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