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中的实践分析

2019-02-15 06:53冯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内科人性化情绪

冯莉

随着人们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各医院为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称之为心血管内科[1]。心血管内科主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心内科疾病患病人群多为老年人,患者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2]。近年来,人性化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模式之一,其主要是将患者视为护理的核心,针对患者的需求等展开优质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为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至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18年8月,随机将此阶段至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心内科患者视为观察组,将同期接受治疗的48例心内科患者视为对照组。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54~75岁,平均年龄为(66.34±3.47)岁。其中有11例心力衰竭、12例高血压、10例心肌梗死、15例冠心病。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53~76岁,平均年龄为(65.85±4.31)岁。其中有13例心力衰竭、11例高血压、12例心肌梗死、12例冠心病。本次研究经患者与家属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待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办理相关住院手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检查,给予患者吸氧、降血压、降血脂等基础治疗[3]。

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文化护理模式,(1)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平衡疏导,心内科患者多数人处于老年阶段,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紧张、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出现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4]。(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宣传教育,将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强患者对病情恢复、治疗愈后、医保费用等的知情权,使之参与疾病的管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医从性。(3)用药指导:部分心血管患者受到年龄的影响,在用药方面医从性差,用药的时间与剂量经常出现偏差,护理人员应按时准确无误的对患者发药,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将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及时告知患者[5]。(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选择优质蛋白质与高维生素饮食,每日限制盐、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5)病房环境:保障患者病房内环境舒适、整洁,加强患者的归属感。确保患者病房内空气流通,设置合理的温湿度,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6]。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通过随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情况。(2)焦虑情绪评分:通过SAS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高[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数据处理,患者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患者焦虑情绪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结论

心内科在医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心血管病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若不能及时医治,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老年人居多,常伴有其他慢性基础性疾病,部分患者反复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应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病情的恢复。常规的护理干预已不能满足心内科护理的需求,应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是将患者视为护理的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基础,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掌握分析,开展针对性护理,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10]。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8 63.19±3.25 36.72±3.51对照组 48 64.26±3.43 48.63±3.27 t值 - 1.56 17.20 P值 - 0.12 0.00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心内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平衡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对病情的掌握与了解,树立治疗的自信心[11-13];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按时准确无误的发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医从性;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养成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每日限制盐、脂肪、胆固醇的摄入;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具有较高的归属感。人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5.4%),患者在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36.72±3.51)分,低于对照组(48.63±3.27)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从心理、饮食、用药、环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心内科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患者的焦躁情绪,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心内科人性化情绪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