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15 06:54沈丽月沈美妹刘玫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循证发生率医疗

沈丽月 沈美妹 刘玫瑰

随着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民众不良生活习惯,致使民众身心健康遭受众多损害,调查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民众糖尿病患病率不足2%,但当前国民患病率达11.4%[1-3]。老年人因生理和心理退化,易并发多种疾病,致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其病情更为复杂,常规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基础服务,护理内容琐碎且缺乏完善流程,循证护理指护理人员审慎的开展临床医疗,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护理方案,以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尽可能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4-5]。本文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所有入选对象均同意参与研究,研究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8.9±2.3)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4.5±0.4)年。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8.1±2.5)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4.4±0.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士按规定结合医嘱为患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督促其服药检查,给予日常指导,辅助进行康复锻炼。

研究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干预:(1)组建专业医疗团队,就循证护理进行全面学习,准确把握护理要点,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听从医生指导结合患者建议开展临床医疗工作。(2)患者入院之际辅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简单介绍医院概况、主治医生临床经验,借助以往成功病例,消除其恐惧心理;组织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根据病情、症状及精神状态设计个性化护理方案及预控方案。(3)与患者家属交谈,培养患者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家属可从旁督促;告知家属患者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多给予其鼓励。(4)根据患者体检结果及精神状态设计循证问题,以健康检查结果为依据,结合临床症状、文化程度、家境、精神状态,设计护理问题,如多数老年患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易滋生负面情绪,且担忧医疗费用和预后,根据患者病情设计问题,整理资料进行论证,调整护理方案,实现一对一教学指导,选择劝导、安慰、解说、保证等多种手段有的放矢的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多与患者沟通,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同时分发血压测量仪,传授患者自行测量血压的方法,便于患者自行进行测量,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分发药物时告知药物功效及自行停药的危害,督促患者正常饮食,谨防低血压。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包括: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6个维度),每项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佳;分析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发作时静脉血浆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发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6]。持续代谢紊乱及高血糖会损害民众组织器官,引发功能障碍,若不及时予以医治,严重时会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7-9]。常规护理内容过于笼统,无法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为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医疗资源其价值,医护人员以有价值及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寻找理论依据、制定实施计划、提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的循证护理模式[10-11],即医者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其需求的护理方案,以研究带动实践、指导实践,根据患者、家属及医生建议调整护理方案,坚持患者的主体地位,在研究中指导医学操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s)

时间 组别(n) 躯体功能 生理功能 精神状态 健康状况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护理前 研究组(43) 62.8±15.7 58.3±14.5 60.4±13.3 54.7±16.5 58.3±11.8 52.7±12.4对照组(43) 63.1±16.1 57.9±15.7 59.5±14.1 56.9±14.2 59.1±12.5 52.2±11.8 t 值 0.087 0.123 0.304 0.663 0.305 0.192 P值 0.465 0.451 0.381 0.254 0.380 0.424护理后 研究组(43) 85.6±8.8 74.5±13.2 81.7±12.9 68.4±14.8 71.6±13.5 67.6±11.7对照组(43) 76.9±11.5 65.6±15.4 72.1±16.7 61.3±12.5 63.9±12.9 60.3±13.4 t 值 3.940 2.878 2.983 2.403 2.703 2.691 P值 0.000 0.002 0.001 0.009 0.004 0.004

表2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低血糖发生率 n(%)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循证护理统筹医疗工作全过程,兼顾患者身心需求,优化护理措施,简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医患冲突,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和低血糖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循证发生率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