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SM法分析《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5》教材

2019-02-15 08:38邓娜娜
考试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材

摘 要: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正确分析与合理运用教材,而教材分析主要是对教材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5》第四章案例3制作照片处理为例进行分析,透过分析发现问题,以期能够提高自己在该门课教学水平,也为中职图形图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ISM分析法;Photoshop;教材

《圖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5》是我校的中职一年级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的教材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软件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在平面的图像制作方面以及设计方面具有专业性,并且对入门学生在实际使用Photoshop CS5所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解决,使其避免在起步的过程中走弯路。逐步地培养学生在实际进行与Photoshop CS5相关的任务上具备相应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学生在平面设计中的素质,为以后能够熟练地运用Photoshop CS5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在Photoshop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教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教师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与以往的在这方面的相关经验来对教材进行分析以及解读;另一方面,教师完全被禁锢在教材所设计的框架之中,在分析上过于机械化。再者,教师多数采用的是定性类的文字来分析相关的教材,这会造成分析教材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局限性,无法将Photoshop最基本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充分反映出来。针对以上的不足,截取Photoshop教材中的某些章节,对其用ISM的分析方式来进行量化式的分析。采用ISM的分析方式使得Photoshop的知识点具备了直观性以及多极的递进关系,并且教材在内容的体系上实现了结构化以及序列化。

一、 ISM分析法简介

ISM又称为解释结构模型法,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美国的Warfield教授创造出,目的是为了分析社会经济体系所具备的复杂性,它运作的原理是将繁杂的系统分成许多个子系统,依靠计算机以及人类所具备的实践经验的协助,让整个结构模型以多级递阶形式来表示。它能够将所分析系统中的不同要素间存在的“杂乱无章”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解,最终这些“杂乱无章”的关系会被分解为清晰度多级递阶的结构。采用ISM这种分析方面在认知方面的认知结构以及教材因素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和阶层性进行分析,会促使教师将存储的片段、抽象以及模糊的教材因素重新进行整合排列,在关联构造阶层的图意上可以实现具体化、全面化和非线性的特点。也就是借助对教材中知识的概念单位进行分析以及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基础单元或者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关联,最终的目的是要让教师的主观意识以及实际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材料进行深度的融合,并且要将教材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形式反应出来。

ISM法在分析教材时主要步骤包括4个:1. 从教材中抽出知识要素;2. 分析明确各个元素间的形成关系;3. 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4. 探究所成形的关系图。

二、 ISM法分析Photoshop教材

该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龙天才主编的,下面以此书中的第四章案例3制作照片处理为例,基于ISM法分析该案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 抽出教学要素

首先要把某一章节的教材按照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相应的分解,使其形成多个知识点的要素,其中包括:S1色彩调整的概念;S2掌握调整亮度/对比度的操作;S3掌握色相饱和度的调整;S4掌握通过色调的调整改变物体质感;S5掌握色阶的调整;S6熟悉局部颜色的调整。

(二) 确定每个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摸清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在实际讲解知识要点A以前,一定要保证学生掌握A1的知识要点为基础之上的,这里所提到两个知识点要素之间就存在“直接关系”。透过此类的分析方式就可以得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表,如下:

(三) 依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构建目标矩阵

应当将高级的目标设置为在横轴上的相关知识要素点,如若存在于纵轴中相关的知识要素点是高级目标下的直接的低级目标,那么就要在交叉的地方标记“1”。以此可以构建下图(图1)的目标矩阵。

(四) 依据目标矩阵来对知识点间的层级关联进行分析

首先观察目标矩阵I(图1)的横轴。对应于S2、S3、S5三个低级目标所在的列均无“1”出现,这表示S2、S3、S5这些知识点不存在直接低级知识点,所以,它们是目标层次结构中的底层。实际上,这些知识是作为课程学习的前提知识。所以,它们作为目标体系的底层是最容易理解的,也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S2、S3、S5位于层次关系的最底层,称之为第1层目标。观察目标矩阵的纵轴,将第1层目标S2、S3、S5所在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由此构成目标矩阵Ⅱ,如图2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如此下去,可得到各个知识点的层级关系,如表2所示。

(五) 形成关系图

依据目标的实际水准,在相同的水准线上布置相同水准的目标,最底层为第1层目标,最高层为第4层目标,以箭头的形式来表示各个低级的目标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以此得到下图(图3)。

(六)ISM分析

依据关系图可以获得与ISM有关的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要学生掌握照片的基本调整。第一层要素S2、S3、S5体现了照片调整基本操作;第2层要素S4、第3层要素S6体现了照片修整;第4为最高层,也就是照片调整的最后阶段:评估测试,检查并且修正相应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这一节教学的内容构架上采用ISM来进行分析,教学者在教学中能够实现针对性。与生活中的相关例子进行结合,逐步促使学生实现学习与练习。

由图可知“掌握色彩调整的概念”这一教学目标位于ISM图的最顶层,为本章的最终学习目标。对掌握色彩调整的概念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了照片处理的结果。从第二层可知,要想达到通过色调的调整改变物体质感的目标,学生就必须掌握调整亮度/对比度的操作,掌握色相饱和度的调整,掌握色阶的调整,熟悉局部颜色的调整的设置知识。学生只有能熟练地进行调整亮度/对比度的操作,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调整,才能够对通过色调的调整改变物体质感进行调整,从而掌握照片处理的技能。

三、 透彻分析教材,转变教学方式

从上述的阐述中可以看到,使用ISM的方法来分析教材,能够实现教材的知识在逻辑的结构上具有清晰性,能够帮助教学者进一步地明确教材中的具体构架,能够协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教学者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定制与学生情况相匹配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要建立在在ISM机构模型之上的。采用不同的学层次,利用多种的教学模式,在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们依靠自己的实力来完成相应的案例,提升学生在平面设计中的素养。

在实际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员平日总的生活在教学的内容上进行二次加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为重点,实现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教材中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设计两方面的意识。教学者采用ISM的分析方法明确了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层级关系,就可以结构实际的教学需求来重新的组合教材,在讲授教材的内容上就具备了灵活性。经验与操作是构成技能的基础,因此提升学生的屏幕设计素养,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靠自己的实力来完成相应的设计。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的能力,增加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效率。

四、 教学建议

教材是一课之本。在教材的分析方法上采用ISM的方法能够实现教学者对教材结构的充分理解,能够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根据我校的情况,学生基础不平衡,有的在此之前没有接觸过电脑,因此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ISM的分析方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难易的程度进行了实际的分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不必完全依照教材所规定的循序,在实际的重组教材中可以采用知识的难易程度原则、依据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的次序以及教材知识的连贯性等原则进行。教学者要实现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优质的教材成果。Photoshop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者应该更新教学的方式,不能采用以往讲授的方式进行。ISM的分析方法可以使得教材中繁杂的知识点呈现出清晰明确的特点,因此教学者采用ISM的分析方法可以掌控教材中的知识构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五、 总结

ISM法具备两大优势:第一,能够使得教材以可视化的方式反应出来,增加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动力;第二,可以协助教师对教材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将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师主观的意识与教材进行深度的融合。因此,在教学方面教师应当学习并利用ISM的方法来深入、全面地分析教材,以最终的分析结果为主要依据,参照学生实际的发展状况,在实行具体的教学措施时,尽可能地使其具备优质性与有效性,这样才能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迅速、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佘春华,冼伟铨.ISM教材分析法及其个案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2):24-26.

[2]傅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EB/OL].

[4]林众.对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8):82-84.

[5]刘志娟,熊小丽.基于ISM法分析广西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作者简介:

邓娜娜,贵州省安顺市,贵州省安顺机械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