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创作视角与本土陶艺创作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2019-02-16 16:42裴佳兴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陶艺哈尔滨跨文化

裴佳兴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80)

为响应国家繁荣艺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号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升我国陶艺跨文化创作的品质和影响力,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主体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陶艺创作人才培养》,于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28日,在哈尔滨、大庆、景德镇分阶段完成。《陶艺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国内陶艺创作带来跨文化的视野和交流;以中俄跨文化陶艺的重要审美和创作价值为契机,给中国陶艺带来全新的创作理念;通过跨文化的创作、融合来增强中国陶艺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思路,为我国的陶艺创作、科研等方面培养创新创作人才,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陶艺原创精品,推动跨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1 “不求广种薄收、但求精准觅才”——精心遴选具有广阔创作视野的培训对象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此次“陶艺创作人才培养”把精准遴选培养对象作为培训的关键与重点。项目报名人数达到近200人,远远超过了计划招生人数,且报名学员来自重庆、安徽、福建、江苏、河北、河南、广东、广西、黑龙江等全国各地,覆盖范围较广,涵盖学科众多,项目组委会决定分三次会议逐一筛选,做到既平衡项目学员组成的地域分布,同时也要保证未来陶艺创作的品质。项目组委会邀请了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秘书长张震甫、黑龙江省美术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袁耕、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林学伟、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副院长余雁、哈尔滨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霍炬等省内知名专家与学者共同参与对报名学员及作品的评审工作。历经初评、复评、终评,在招生初评会议中从造型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出发,重点关注学员的创作视野和跨文化接受基础,对学员的年龄、生源所在地,结合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构思、创作手法等因素进行综合慎重考虑,最终确定40名学员参与“陶艺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培养。

2 “以文明互鉴,建立跨文化创作的培训基调”——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培训主题和课程师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互鉴是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重要因素。本次培训的承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地处重要的国际化都市哈尔滨,是我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历史上有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积淀,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和底蕴。培育项目,将文明互鉴、跨文化创作作为培训的主题和特色,设计陶瓷艺术和跨文化创作的“创作交流—艺术策划—美学评论”三个板块有机结合,既有文化理论课程,又有跨界拓展课程;既有范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实际项目参与;既有俄罗斯陶瓷艺术、跨文化创作最新理论、资讯研究,又有国内外陶艺跨文化创作案例分析。为了确保培育质量,项目邀请俄罗斯院士艺术家、俄罗斯阿穆尔州美协主席甘特拉齐耶夫·瓦季姆·维克多洛维奇教授,俄罗斯功勋画家、哈巴罗夫斯克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杰姆琴科·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教授,俄罗斯知名油画家、策展人柯切尔金娜·伊莉娜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王伟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炳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杨帆,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占绍陶艺实践基地创始人占绍林,《中国陶艺研究》主编丁易名等,师资队伍中,既包括了俄罗斯著名的陶艺大师、美术大师和策展人,又囊括了国内著名艺术院校相关专家,以及陶艺技能大师,实现了外籍专家、专业院校专家、手工艺技能大师的三者结合。

3 “从课堂回归造物,让艺术回归器皿”——以生活关怀、实践交流为特色的培养流程

通过“中俄跨文化陶瓷艺术创作交流”、“中俄跨文化陶瓷艺术策展”和“俄罗斯陶瓷大师课程”三个系列课程,学员们充分与中俄陶瓷艺术专家、大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全球化与陶瓷艺术”、“陶瓷艺术与文化记忆”、“新陶艺与跨文化交流”等议题。学员们先后赶赴大庆、景德镇等地,开展实地的创作采风。在大庆,学员们饶有兴趣地集中学习及考察了黑龙江地域特色的“大庆油陶”。充分感受到大庆油陶风格别致、形意饱满、古朴典雅、工艺精湛,具有生活关怀的艺术特色;在景德镇,为期11天的创作采风过程中,学员们在充分借鉴和吸收俄罗斯陶艺创作思路的基础上,深入到陶艺本身语言的深处,唤醒陶艺从古至今的感染力。让陶艺回到器皿中来,回到造物的田园里去,重新建立人和陶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一大批作品,通过陶艺关怀人生,关怀生活,关怀心灵,呈现出生活关怀与文化交流的陶艺创作倾向。

4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从跨文化的视野出发,最终回归到本土陶艺人才的文化自信

通过项目培训,学院从跨文化的视野出发,在培训中解决传统的活化和跨文化的转化两大问题,有效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陶瓷古国,传统精神在这一代创作者的发扬光大的文化自觉问题;学员们站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努力实现中外专家的理念融合问题,解决多种材料、多种艺术样式,乃至技术的跨文化应用;增加培训的生活视野,让陶艺充满生命关怀和生活关怀,让陶艺创作回归器皿,让陶艺培训关注生活,并树立了对传承中国陶艺创作的文化自信。学员们精心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并于2019年6月21日,在哈尔滨禹舜美术馆举办了项目的专题学院作品陶艺展。通过培训,帮助本土陶艺创作人才,理解自我成长如何映射艺术家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借由陶瓷与工艺美术的开放特性,推动艺术创作者进入更广阔的当代艺术意境,准确定位陶瓷艺术家在多元文化中的创作方向。

本次项目通过高水准、高标准的课程设置,实现了对创作理念、技能技法、跨文化视野、文化创意、展览策划、产业前沿等多个陶艺创作前沿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从多角度进行经验与思想的传授;通过在大庆、景德镇等地陶艺创意机构和研究所以及陶艺市场运营机构的实地考察,为学员搭建和打通了审美、创意、市场的三大要素,为基层陶艺人才走向更高层次创作平台,走向市场搭建了桥梁;通过持续的长期培养,让学员与主办单位、学员与学员、教师与学员之间,从个人到机构全方位建立专业合作脉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口碑。通过跨文化的创作、融合,实现了增强中国陶艺创作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路这一培训目标,丰富了中国陶艺创作手法,拓展了陶艺跨文化的创作空间,为我国的陶艺创作、科研等方面培养出跨界创作人才,繁荣陶艺创作,打造和推广陶艺原创精品,推动跨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陶艺哈尔滨跨文化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疯狂”的陶艺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学陶艺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刘派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