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处罚制售假药

2019-02-16 02:01许磊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者制售假药

许磊

唐代法律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非常重视。唐朝颁布的相关法令规定,销售假药、假食品致人生病者,判处徒刑一年。销售假食品、药品致人死亡,商家将被判处死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假食品、药品而死亡,食品所有者和涉事人员要按过失杀人罪论处。只要因为食品安全闹出了命案,涉事官员和制假造假者基本上都得被判死刑。《唐律疏议》中就说:“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宋朝之时,虽然不再苛求严刑峻法,但却苛求降低犯罪率,因此制售假药或假酒或将受污染的食物销售给他人者,多数以不同数目的杖刑来惩治,并被取缔“营业执照”,永不能再申请。为防止造假药、冒充官药出售,宋朝专门设置了负责制药的惠民局与和剂局,两个官方机构各有药局印记与和剂局印记大印。药品生产打上官方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假药生产。

清朝对假药事件处罚也很严厲,如果敢用假药并出现了伤亡事件,官府将会以过失伤人或过失杀人罪来处理。曾有案例记载,某药店一学徒在老板不在时,给买主拿错了药,虽后来想去追回药,但为时已晚,买主已误服而死。虽是无心之过失,但这一学徒最后仍以过失杀人罪被处死,药店也被责令关闭。

选自《人民法院报》

猜你喜欢
病者制售假药
制售网络游戏外挂行为的刑法规制
汕头市澄海区公安机关部署打击整治制售仿真枪违法犯罪活动
新《药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药案件认定的思路转向
制售盗版玩具 得不偿失!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实施意见
病者与忍者
“朋友圈”销售假药花样翻新
脑筋急转弯